[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7899.8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3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昕;潘宏;卢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世昕;潘宏;卢胜 |
主分类号: | A61M3/00 | 分类号: | A61M3/00;A61M25/14;A61M39/02;A61M37/00 |
代理公司: | 36135 南昌大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喻莎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连接管 滴注管 外连接管 一端连接 微创治疗 主体两侧 主体内壁 一次性 滴注 坏死 腔隙 通孔 注药 本实用新型 通孔内壁 主体外壁 可分开 药剂瓶 注入管 上端 拔出 熔融 重复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包括滴注管主体,所述滴注管主体上端设有第一注药件,且滴注管主体内壁设有第一内连接管,并且滴注管主体内壁还连接有第二内连接管,所述滴注管主体外壁两侧开设有通孔,且滴注管主体两侧通孔内穿设有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并且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与滴注管主体两侧通孔内壁熔融相连,所述第一内连接管一端连接有第一外连接管,且第一外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注药件,所述第二内连接管一端连接有第二外连接管。该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设置有多个注入管,可分开注入不同的药剂,以此来减少重复拔出药剂瓶的次数,从而减少药剂被污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现有的用于坏死腔隙治疗的治疗管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入不同的治疗药剂,在注入药剂的时候需要先将药剂瓶从滴注管上拔出,再对药剂瓶注入新的药剂,此过程比较复杂,同时在拔出药剂瓶和对药剂瓶注入新药剂的时候容易出现被污染的情况,增加治疗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用于坏死腔隙治疗的治疗管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入不同的治疗药剂,再对药剂瓶注入新的药剂,此过程比较复杂,同时在拔出药剂瓶和对药剂瓶注入新药剂的时候容易出现被污染的情况,增加治疗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包括滴注管主体,所述滴注管主体上端设有第一注药件,且滴注管主体内壁设有第一内连接管,并且滴注管主体内壁还连接有第二内连接管,所述滴注管主体外壁两侧开设有通孔,且滴注管主体两侧通孔内穿设有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并且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与滴注管主体两侧通孔内壁熔融相连,所述第一内连接管一端连接有第一外连接管,且第一外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注药件,所述第二内连接管一端连接有第二外连接管,且第二外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注药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药件、第二注药件和第三注药件内均设有硅胶材质的密封胶片。
优选的,所述密封胶片中心部位开设有“十”形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关于滴注管主体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内连接管一侧外壁与滴注管主体一侧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连接管外壁一侧与滴注管主体的内壁另一侧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设置有多个注入管,可分开注入不同的药剂,以此来减少重复拔出药剂瓶的次数,从而减少药剂被污染的情况。该装置的第一注药件、第二注药件和第三注药件可以通过密封胶片密封住,避免第一注药件、第二注药件和第三注药件在非人为的情况下与外界连通在一起,而且第一外连接管和第二外连接管分别将药剂导入到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内,通过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将药剂输入到需要治疗的部位,同时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外壁分别与滴注管主体内壁相连接,这样可以防止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相互缠绕在一起出现阻塞影响药剂的输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第一内连接管和第二内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坏死腔隙持续滴注微创治疗管第一注药件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世昕;潘宏;卢胜,未经杨世昕;潘宏;卢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78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净化设备及结构改进的蠕动泵
- 下一篇:推注式妇用清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