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端部盲区小直径丝/棒/管材超声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8160.9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9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廉德良;李莹;张绪胜;华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34;B07C5/36 |
代理公司: | 21001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信号处理 超声检测器 分选机构 输入机构 自动夹持 操作控制平台 超声检测系统 牵引 自动分选 管材 检材 输出 本实用新型 发射接收 缺陷信息 实时检测 无损检测 直线传送 左右两侧 超声波 无盲区 超声 盲区 承载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端部盲区小直径丝/棒/管材超声检测系统,包括自动夹持输入机构、操作控制平台、超声检测器、超声信号处理单元、牵引输出分选机构;其中,操作控制平台承载超声检测器和超声信号处理单元,其左右两侧连接自动夹持输入机构和牵引输出分选机构;超声检测器和超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超声波的发射接收以及缺陷信息的处理与显示;自动夹持输入机构和牵引输出分选机构用于检材整体的实时检测和自动分选;所述超声检测系统采用检材直线传送的方式,可实现小直径丝/棒/管材直入式快速无盲区超声无损检测以及自动分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棒/管材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一种无端部盲区小直径丝/棒/管材自动化超声无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核工业、特种设备及医疗等领域,丝/棒/管材做为基本原料形式应用广泛,如果丝/棒/管材存在裂纹、夹杂等缺陷将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超声检测方法一般是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中规定的必须采用的方法之一,大批量检材的检测大都采用自动检测的方法。
目前所有的丝/棒/管材检测系统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端部盲区问题。设备制造标准YB4082规定:“管端不可探区域(端部盲区)不大于200mm”。检测方法标准GB5777规定:“自动检测时对钢管两端将不能有效地检验,此区域视为自动检测的盲区,制造方可采用有效方法来保证此区域质量”。针对端部检测盲区,丝/棒/管材的研制生产单位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端部切除,这造成了原料的巨大浪费;另一种方法是靠制造工艺保证,这势必留下了安全隐患。
用于系统集成的超声检测器可分为超声探头机械旋转形式、超声相控阵电子旋转、多通道检测单元(ZL 2010 1 0146128.0)等形式。上述超声检测器都包括水耦合腔体和水耦合腔体两侧的耦合套,水腔体用于形成超声的耦合介质,两侧的耦合套用于检材的限位。在实际检测中,可以认为当检材位于两个耦合套之间时,检材与探头的相对位置是稳定的,可以获得可靠的超声信号。当检材的尾部离开尾部的耦合套时,检测与探头的相对位置就不能保证了,不能获得可靠稳定的超声信号,形成了端部检测盲区。也就是说两个耦合套间距的一半为端部检测盲区。超声探头机械旋转形式和超声相控阵电子旋转形式两种超声检测器一般尺寸较大,端部盲区也较大。OLYMPUS公司的BIS系统棒材检测系统,针对端部测试进行了优化设计,可获得非常短的端部不可测长度仍为20mm。ZL 2010 1 0146128.0中的多通道检测单元尺寸较小可大大缩小检材两端的检测盲区,就其原理而言,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检测盲区。
在检材行进方面,检材进出大都采用滚轮摩擦驱动的方式。这种摩擦驱动的方式容易发生丢转或者打滑的情况,速度控制不够精准;不同直径的检材需要调整多个驱动轮的高度来保证对心性,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针对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检材,如方棒、六棱棒等,需按规格设计制作对应滚轮,通用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端部盲区小直径丝/棒/管材自动化超声无损检测系统,检材以夹持传送方式精准进入超声检测器,以高速夹持牵引方式高速通过超声检测器,升降式分选机构完成自动分选,能够有效消除检材始端和末端的检测盲区,实现高速自动化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端部盲区小直径丝/棒/管材超声检测系统,其中,超声检测器具有“声眼”结构特征,与现有超声检测器相比,改变了超声波进入检材的方式,能够有效消除丝/棒/管材的端部检测盲区,与机电系统集成的超声检测系统,采用检材直线传送的方式,可实现小直径丝/棒/管材直入式快速无盲区超声无损检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端部盲区小直径丝/棒/管材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检测系统包括自动夹持输入机构1、操作控制平台2、超声检测器3、超声信号处理单元4、牵引输出分选机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81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环分选机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果分选输送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