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0801.4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8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镜;高超;张亦龙;徐攀;布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42231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廊 地下结构 对接部 预制 预制装配式 钢筋连接 止水钢板 本实用新型 防水材料 两端开口 湿法作业 首尾相连 现场施工 整体预制 承接板 对接框 加强带 开口端 微膨胀 接缝 留置 拼接 填缝 现浇 箱型 吊装 浇筑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管廊,每个所述管廊均包括管廊本体、对接部,所述管廊本体两端开口,所述管廊本体的两个开口端均设置有所述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加强节、钢筋连接部、止水钢板、对接框、承接板,该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中的每个所述管廊均采用整体预制、相邻两个所述管廊的对接完成后浇筑加强带固定,在预制所述管廊前通过留置钢筋连接部以及止水钢板,现场施工进行吊装拼接,然后接缝采用防水材料填缝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现浇的方法,采用预制与局部湿法作业相结合,对比现有集中预制箱型地下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主要有四种型式:第一种是节段式预制装配式结构,节段装配式技术是将综合箱型结构沿着长度方向按照一定的尺寸划分成若干个节段,在预制厂按照固定的模具对每个节段进行整体性预制,然后运抵施工现场,通过螺栓或预应力筋的连接方式进行拼装形成一个整体的一种施工技术。其安装施工基本可以实现100%的装配率,现场无须湿作业,安装人工少,工期快。该项技术在国内较为常用。
缺点:1.单节箱型结构重量比较大,运输成本比较大;2.现场吊装安装精度高、难度大,对吊装机械要求高,安装效率低;3.现场堆放场地要求高;4.防水质量要求高;5.结构整体性差;6.连接可靠性差,拼缝多,受力性差;7.标准节段可以使用同一个模具,非标准节段需要使用专门的模具,截面适用性低。
第二种是分块装配式结构,分块装配式技术是在节段装配式箱型结构基础上将箱型结构沿着横截面分成上下两块。通过预制厂预制然后运抵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的一种施工技术。其连接接头可采用螺栓连接、预应力连接或企口形式连接。该方法通过拆分可以有效的减少箱型结构的尺寸及其单个构配件的重量,有利于构件的运输和现场吊装作业。同样也具备以下优势:100%的装配率,无须湿作业,安装人工少,工期快。该项技术国内比较少见。
缺点:1.连接接头相交节段式较多,施工难度大,拼装处防水质量要求高;2.预制构件的制造精度以及现场安装精度要求比较高;3.结构整体性差;4.非标准节段截面适用性低。
第三种是叠合式装配式结构,叠合装配式技术是通过拆分将箱型地下结构拆分为预制底板,预制墙板和预制顶板三个部分。预制厂对三部分进行加工预制后运抵施工现场结合现浇技术将所有的预制构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一种施工技术,达到“等同现浇”的效果。施工顺序为:安装预制底板绑扎底板钢筋→安装预制墙板绑扎墙板钢筋(设立支撑固定)→安装预制顶板→浇捣混凝土→拆撑。该项技术与全预制装配式箱型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整体性好;2、吊装方便;3、防水质量好;4、非标准节段截面适用性相对较好。
缺点:1.装配率低;现场需要进行大面积湿作业,后期浇筑混凝土体积约为预制部分的1.5~2.0倍;2.施工工期长;现场施工需要绑扎钢筋,搭设支撑,支设模板,浇捣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龄期后方可拆除支撑。
第四种是组合装配式结构,组合装配式箱型结构通过结构分拆为较多个构件,现场施工时进行拼装组装,组装时采用精轧螺纹钢将各构件连接固定到一起。该方法优点:100%的装配率,无须湿作业,安装人工少,工期快。
缺点:1.连接接头相交较多,施工难度大,拼装处防水质量要求高;2.预制构件的制造精度以及现场安装精度要求比较高;3.结构整体性差;4.拼缝多,防水性能相对较差。
由分析比较可知,当前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方案优缺点并存,预制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几个方案普遍存在:防水性能差、拼缝较多;连接多采用螺栓或预应力筋连接,连接时只可局部连接,导致结构整体性较差,受力性能大大减弱;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各构件之间连接可靠性难以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0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廊支撑结构
- 下一篇:可拆卸式综合管廊防火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