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可移动式充电桩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1151.5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5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雨璠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B60L53/18;B60L53/302;B60L53/6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77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滑轨 可移动式 室内顶部 万向轮组 新能源车 工字型 侧臂 底面 上臂 下臂 室内 第二侧壁 室内地面 室内空间 箱体顶板 箱体内部 箱体上部 中间开口 开口处 连接臂 燃油车 上表面 滑动 嵌入 充电 平行 两边 闲置 悬挂 占用 矛盾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室内可移动式充电桩及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箱体和工字型滑轨,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在箱体内部底面,所述箱体上部中间开口,所述箱体顶板底面靠近开口处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万向轮组,所述工字型滑轨包括上臂、连接臂和下臂,所述上臂与室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臂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的上表面分别开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和第二万向轮组分别嵌入在第一和第二凹槽内并沿所在的凹槽滑动,通过将充电桩悬挂在室内顶部滑轨上,有效的利用了室内空间,减少了对室内地面空间的占用,有效的解决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混停所带来的充电桩闲置与新能源车无法充电的矛盾。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可移动式充电桩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充电桩是保证电动汽车等各种使用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机器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现有充电桩大多固定安装,尤其是室内停车场中的充电桩大部分固定在某一特定区域,需要将车都停在一定区域进行充电,然而室内停车场本身较为拥挤,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混杂,很容易出现燃油车占据新能源车充电车位的情况,从而导致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不高,在高峰期往往满足不了充电用户需求,而增加充电桩数量,则带来充电桩数量和场地的增加,增加资金投入。
因此,本公开发明人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1)用于室内停车场的充电桩大部分为固定安装,占据大量空间,使得本身较为拥挤的室内停车场显得更为拥挤;(2)充电桩的位置固定,室内停车场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混杂,燃油车容易占据充电桩所在车位,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充电桩;(3)充电桩放置于地下,司机倒车过程中容易直接撞到充电桩,从而带来安全隐患;(4)充电桩置于地下,容易被婴幼儿触碰,增加婴幼儿的触电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室内可移动式充电桩及系统,通过将充电桩悬挂在室内顶部滑轨上,有效的利用了上部空间,减少了对室内地面空间的占用,不再局限于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车位上设置充电桩,有效的解决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混停所带来的充电桩闲置与新能源车无法充电的矛盾,同时将充电桩悬空设置,也防止了车辆误撞和婴幼儿误触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室内可移动式充电桩;
一种室内可移动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箱体和滑轨,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在箱体内部底面,所述箱体上部中间开口,所述箱体顶板底面靠近开口处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一万向轮组和第二万向轮组,所述第一万向轮组和第二万向轮组相对设置;所述滑轨为工字型,所述工字型滑轨包括上臂、连接臂和下臂,所述连接臂贯穿箱体开口,所述上臂与室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臂设于箱体内部,所述上臂设于箱体外部,所述下臂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所述第一侧臂的上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臂的上表面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平行,所述第一万向轮组嵌入在第一凹槽内并沿第一凹槽滑动,所述第二万向轮组嵌入在第二凹槽内并沿第二凹槽滑动;
所述箱体底部开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有控制面板和枪头卡座,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第一开口露出,所述枪头卡座从第二开口露出;
所述箱体的侧面上设有充电线收盘,所述充电线收盘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螺旋状发条弹簧,充电线盘绕在所述发条弹簧上,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连接到充电桩本体内部,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充电枪头,所述充电线收盘的壳体上设有供充电线伸缩的出口;
所述箱体底部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把手,通过推动把手使得充电桩沿滑轨移动到指定位置,所述把手外表面固定设有绝缘保护套。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万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万向轮,所述第二万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组的万向轮的连线与第二万向轮组的万向轮的连线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雨璠,未经张雨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1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