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回路多层管排布置方式的中心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2160.6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5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于英利;戴莹莹;刘永江;韩义;王研凯;邱雯;蔡斌;李鑫;李迎春;袁东辉;付旭晨;秦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 |
代理公司: | 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管 缠绕管 中心筒 连接管 内壁 密封管 联箱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实用新型 过热水蒸气 介质进出口 经济实用性 布置方式 呈螺旋状 导热介质 底部表面 环形排列 冷却作用 连接端口 连接方式 排列方式 使用寿命 多层管 多回路 浇注料 膜片式 对管 排式 绕接 外壁 焊接 磨损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回路多层管排布置方式的中心筒,包括介质进出口联箱、竖管、连接管、缠绕管和密封管,所述联箱引出多个连接端口,与竖管连接,多个所述竖管呈环形排列,竖管之间以膜片式焊接,所述连接管安装在竖管的内壁,所述缠绕管的一端内壁与连接管连接,所述缠绕管呈螺旋状绕接在多个竖管的外壁,所述密封管安装在缠绕管的内壁,通过竖管和缠绕管的连接方式及缠绕管的排列方式,可在使用中通入一定压力的过热水蒸气或空气、特殊液体等导热介质,实现对管排式中心筒的冷却作用,中心筒底部表面增添浇注料材料,起到防护磨损作用,延长中心筒的使用寿命,经济实用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回路多层管排布置方式的中心筒。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近几十年迅速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型燃烧技术。它具有燃料适应性好,可燃用生活垃圾、矸石、炉渣等劣质燃料,具有燃烧低劣质煤种、低污染排放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炉型。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置分离器返料装置,分离器返料装置的核心部件为中心筒,中心筒起烟灰分离、导流的作用,在锅炉使用时,含尘烟气沿中心筒外侧旋绕运动,颗粒灰不断积聚并降落,脱尘烟气由中心筒底部,沿筒内向上运动并飘出中心筒外,进而实现烟尘分离。中心筒有效实现烟气与尘的分离与导流作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常规的中心筒大多为钢板卷制,由于在运行的过程中,工作环境为高温且高含尘烟气,钢板中心筒经常会发生烧损变形、磨损磨漏等情况,导致分离器返料装置分离效率急剧下降,发生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事故,损坏设备增加生产成本,严重影响生产安全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回路多层管排布置方式的中心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中心筒在运行过程中容易烧损变形、磨损磨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回路多层管排布置方式的中心筒,包括竖管、连接管、缠绕管和密封管,多个所述竖管呈环形排列,所述连接管安装在竖管的内壁,所述缠绕管的一端内壁与连接管连接,所述缠绕管呈螺旋状绕接在多个竖管的外壁,所述密封管安装在缠绕管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密封管包括管子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管子的外壁。
优选的,多个所述竖管的顶部安装有环形入口联箱,所述入口联箱上均匀开有与竖管管口直径相同的入口槽孔。
优选的,多个所述密封管的顶部安装有环形出口联箱,所述出口联箱上均匀开有与密封管管口直径相同的出口槽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回路多层管排布置方式的中心筒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将一定数量的竖管呈环形排列,可有效导流筒内上升烟气,提高烟气流动速度,进而提高分离返料装置的综合工作效率,将每个竖管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与缠绕管连接,将缠绕管呈倾斜状缠绕在竖管的外壁,使其排成螺纹状,可有效引导高温含尘烟气的旋绕进而进行高效烟尘分离,在使用时在竖管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水蒸气或空气、特殊液体等介质,从而实现对中心筒进行冷却的目的,有效延长中心筒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联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竖管、110连接管、200缠绕管、300密封管、400入口联箱、410入口槽孔、500出口联箱、510出口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21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疏通返料器的工具
- 下一篇:防磨支撑组件和带有防磨支撑组件的旋流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