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套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5566.X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1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冲;任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山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1/00 | 分类号: | E21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肖月华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框架 底座 滑块 套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螺栓 定位杆 定位管 定位片 固定片 固定座 矩形孔 连接杆 上螺纹 下端面 套管 铰接 底座中心位置 连接调节螺栓 螺母 底座上端面 固定效果 滑动连接 套管管径 通孔位置 转动连接 侧向力 贯通孔 通孔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套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固定装置框架上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螺纹连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固定装置框架中心位置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设有套管固定片,套管固定片与滑块连接,滑块与固定装置框架滑动连接,调节螺栓与滑块转动连接,固定装置框架与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定位杆通过底座上的通孔穿过底座,底座下端面与通孔位置对应处设有定位管,定位管上铰接有定位片,定位杆从底座下端面露出的部分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定位片固定连接,底座中心位置设有贯通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适用于多种套管管径、固定效果好、不易受水流侧向力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勘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下套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海风电勘探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力度深入,对水深20m以上,且小于50m的海域范围,如潮流能的研究开发,已经开始探索性示范研究。套管在水域钻探中不仅起着护孔堵漏、稳定孔壁的作用,还对钻探船有稳定的作用。沿海大多数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多以淤泥、淤泥质土、砂为主,且有一定的厚度,抛开其它因素,总体对钻探工艺的影响不大,在预估的钻进米数加上最大水深情况下,按正常的钻杆套管配置即可。若场地内水下基岩直接出露、覆盖层薄或覆盖层直接为抛石层,采用常规的工艺即先用重锤将套管打入基岩或抛石一定深度,使套管稳定立于内是不可能的。若采用岩心管加钻杆直接进行钻探,由于受钻杆的杆长和材质的因素影响,同时在深水区受水流的侧向压力作用,根本无法实施,甚至会使钻杆折断,若采用套管底加钻具的跟管钻进模式同样受侧向力影响无法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下套管固定装置结构和功能上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套管管径、固定效果好、不易受水流侧向力影响的一种水下套管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下套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套管固定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套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框架,所述固定装置框架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螺纹连接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固定装置框架中心位置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设有套管固定片,所述套管固定片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与固定装置框架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框架与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通过底座上的通孔穿过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与通孔位置对应处设有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上铰接有定位片,所述定位杆从底座下端面露出的部分与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定位片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中心位置设有贯通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该水下套管固定装置,设有套管固定装置,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能够调整并固定套管固定片的位置,进而固定不同管径的套管;定位杆换过通孔和定位管,定位管上铰接有定位片,定位杆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定位片连接,当定位杆向下运动固定位置时,固定片向上转动展开,辅助定位,使得定位的效果更好。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座、套管固定片和定位杆均有4个。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和固定装置框架均为圆柱型。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管上铰接有3个定位片,相邻2个所述定位片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杆下端为尖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套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套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如图所示:1、底座,2、固定装置框架,3、固定座,4、调节螺栓,5、调节螺母,6、矩形孔,7、套管固定片,8、滑块,9、定位杆,10、定位管,11、定位片,12、连接杆,13、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山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山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55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