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式炼钢炉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7010.4 | 申请日: | 201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7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安闽居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钢炉 吸热管 本实用新型 储水腔 隔热套 流动式 热转化 循环式 动能 余热 余热回收利用机构 余热回收装置 发电机构 竖直固定 循环回收 循环利用 运输过程 保温层 导热管 发电箱 节能性 外表壁 发电机 绕接 套接 填充 蒸汽 发电 外部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炼钢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炼钢炉,所述炼钢炉的外表壁绕接吸热管,所述炼钢炉的外部位于吸热管的外侧套接有隔热套,且隔热套和吸热管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炼钢炉的一侧设置有热转化箱,所述热转化箱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内侧呈竖直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采用循环式余热回收利用机构,这种结构可实现炼钢炉余热的循环回收利用处理,从而可将余热进行循环利用处理,从而提升了炼钢炉的节能性,其次,本发电箱,采用流动式发电机构,这种结构可有效的将蒸汽的动能进行流动式转化处理,降低了动能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升了发电机发电处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设备余热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式炼钢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回收利用是指将工业过程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主要技术包括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
然而现有的炼钢炉,内部无设置余热回收装置,无法有效的将炼钢炉多余的热量,进行循环回收并利用处理,易导致能源的浪费,其次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无法高效的带动发电机构进行发电处理,动力转化的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发电机构的发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循环式炼钢炉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式炼钢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炼钢炉,所述炼钢炉的外表壁绕接吸热管,所述炼钢炉的外部位于吸热管的外侧套接有隔热套,且隔热套和吸热管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炼钢炉的一侧设置有热转化箱,所述热转化箱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内侧呈竖直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吸热管通过导管与导热管连通,所述热转化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电箱,所述发电箱的外侧呈竖直等距固定连接有发电箱的多组发电机,且多组发电机的一端均传动连接有贯穿发电箱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扰流叶片,所述发电箱通过进气管与储水腔连通,所述热转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板,且冷凝板的内侧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发电箱通过排气管与储水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管的外表壁套接有保温套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位于冷凝板内部的排气管竖直截面呈S型折弯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热管的外表壁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等腰梯形结构的导热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扰流叶片共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扰流叶片关于传动轴的水平中线呈环形阵列分布,并且多组扰流叶片的竖直截面均呈弧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电箱的内侧位于扰流叶片的外侧设置有引流隔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循环式余热回收利用机构,在炼钢炉外壁绕接有吸热管,且在炼钢炉的一侧设置有热转化箱,吸热管吸热后,高温热量会通过导管,导入到储水腔内部的导热管内,导热管将储水腔内部的水,进行传递加热处理,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便会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发电箱的内部,利用后的蒸汽会通过排气管进入到储水腔的内部,这种结构可实现炼钢炉余热的循环回收利用处理,从而可将余热进行循环利用处理,从而提升了炼钢炉的节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安闽居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惠安闽居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7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窑筒体辐射热回收的工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