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悬浮防臭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0520.2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2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加平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E03F7/06 |
代理公司: | 33215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仁飞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漏盖 密封盖 筒状安装部 磁悬浮 地漏体 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 导向结构 下水孔 臭虫 肋条 密封效果好 防臭地漏 快速排水 排水效率 上下贯穿 自然状态 蟑螂 底面 地漏 顶力 内壁 上顶 水孔 施加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悬浮防臭地漏,包括地漏体和地漏盖,地漏内部开设有上下贯穿地漏体的下水道,所述的地漏盖设置在地漏体的顶部,在所述的地漏盖中心开有一下水孔,下水孔处设置有密封盖,在下水道内部还设置有筒状安装部,筒状安装部通过肋条与下水道的内壁或地漏盖底面连接,所述的筒状安装部与密封盖之间设置有磁悬浮导向结构,磁悬浮导向结构对密封盖施加向上顶力,在自然状态下使得密封盖上顶将下水孔封闭。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密封效果好,同时可快速排水,排水效率高,另外可以有效防止排水管中有气体倒灌出来,避免排水管中有蟑螂臭虫等生物爬进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漏,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悬浮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室内下水道必用的一种产品,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和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其结构多样化,功能主要是防止下水道内的气体回到室内,以及防止蟑螂老鼠臭虫等动物沿着排水管爬入室内。目前,防臭地漏的结构一般都是通过弹性垫片或者铰接弹簧板的方式来实现密封,在水流流出时水流的冲击力冲开弹性垫片或者弹簧板,实现排水,排水完毕后,弹性垫片或者弹簧板在弹力作用下复位,实现密缝排水管,防止气体反向溢出及昆虫之类的动物爬入室内。这种结构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容易失效,弹性垫片容易老化,弹簧的弹力在反复使用时会很快失效,回复不到位,失去单向密封效果。因此有待设计一种全新的结构来取代目前的这种结构,可以超长时间反复使用,且密封效果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磁悬浮防臭地漏,其结构新颖,通过设置磁铁的方式来达到密封盖磁悬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悬浮防臭地漏,包括地漏体和地漏盖,地漏内部开设有上下贯穿地漏体的下水道,所述的地漏盖设置在地漏体的顶部,在所述的地漏盖中心开有一下水孔,下水孔处设置有密封盖,在下水道内部还设置有筒状安装部,筒状安装部通过肋条与下水道的内壁或地漏盖底面连接,所述的筒状安装部与密封盖之间设置有磁悬浮导向结构,磁悬浮导向结构对密封盖施加向上顶力,在自然状态下使得密封盖上顶将下水孔封闭。
优选的,所述的磁悬浮导向结构包括密封盖下表面有向下延伸的导向柱,导向柱下部容置于筒状安装部的导向孔内,在导向柱与筒状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彼此相斥的斥力磁铁。
优选的,下水道上端的地漏体沿口处设置有放置地漏盖的台阶面,地漏盖底部的边沿与台阶面配合,所述地漏盖与地漏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在所述地漏盖与地漏体之间还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铁。
优选的,所述的下水道的上部向外围扩张在地漏体内部形成一个环状容置腔,环状容置腔在台阶面与下水道之间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的肋条有若干根,肋条为L形肋条,肋条的纵向部上端与地漏盖的底部固连,肋条的横向部与筒状安装部固连。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和地漏盖交接处为斜面配合结构,所述的斜面配合结构为地漏盖的下水孔的内径沿轴向由上向下方向逐渐增大,而密封盖的外侧面直径由上往下逐渐增大,两者的尺寸相匹配对应并形成锥面配合。
优选的,所述筒状安装部顶端为锥面,由中部向两侧的高度逐渐降低。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采用全新的磁悬浮方式来替代传统的地漏,密封效果好,同时可快速排水,排水效率高,另外可以有效防止排水管中有气体倒灌出来,避免排水管中有蟑螂臭虫等生物爬进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常态下沿肋条剖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常态下避开肋条剖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排水状态下的剖视图;
其中:1—地漏体;2—地漏盖;3—密封盖;4—筒状安装部;5—肋条;6—磁悬浮导向结构;7—导向柱;8—斥力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加平,未经徐加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0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