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次光固化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1817.0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6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运来;李浩;丁显威;刘志伟;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精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29C64/106;B29C35/08;F26B21/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孙益青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光固化 干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光固化干燥装置,二次固化箱体前端面上设置有门洞,门洞内设置有门,门的中心设置有前风扇;二次固化箱体的后端面中心设置有后风扇;二次固化箱体内的顶部设置有组合灯盘,二次固化箱体内的下部设置有滤水平台,二次固化箱体内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水槽;组合灯盘内设置有紫外光灯和红外光灯;红外光灯的温度控制在35℃,用于干燥;紫外光灯在红外光灯熄灭后点亮,用于固化。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不需要人为去把清洗过得产品吹干,能自动干燥及固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固化时间,满足了客户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次光固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光固化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传统打印机利用的是墨水、纸张等,生成的是平面物品,而3D打印机利用陶瓷、塑料、金属、砂等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在电脑控制下被打印头层层叠叠堆积起来,最终形成具有三维的物体,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
3D打印也可称为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的出现使制造复杂零件变得简单和快捷。目前,比较成熟的3D打印工艺主要有“熔丝沉积快速成型”,“纸叠层快速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和“立体光刻快速成型”。其中,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先利用高温液化打印耗材,然后通过喷嘴挤压出一个个很小秋装颗粒,被挤出后迅速在固化相互粘结,形成一条线,打印头来回运动形成平面,层层堆积最终呈现实物;最广泛用于工业上的3D打印工艺是立体光刻快速成型,它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紫外激光在光敏树脂液面上按二维截面的形状逐点扫描,使树脂固化,固化后的树脂便形成一个二维图形,如此逐层扫描、固化,最终即可得到完整的三维实体,零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光敏树脂性能的好坏,3D打印立体光刻快速成型技术的光敏树脂实际上是紫外光固化树脂应用的进一步延伸。
现有技术的3D打印立体光刻快速成型光敏树脂,它的光敏预聚物既含有丙烯酸酯又含有环氧树脂,它的光敏引发剂既含有自由基型引发剂又含有阳离子型引发剂,自由基型引发剂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分解出自由基引发丙烯酸酯聚合,阳离子型引发剂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分解出质子酸,质子酸引发环氧树脂进行开环聚合,它的收缩率较丙烯酸酯的双键断裂聚合的收缩小。采用光敏树脂3D打印产品,在清洗过后需要人工用气枪吹干,存在无法自动烘干、花费时间多、劳动强度大的技术缺陷。
如何设计一种二次光固化干燥装置,如何进行自动烘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光固化干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自动干燥及固化、花费时间多、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光固化干燥装置,包括二次固化箱体,所述的二次固化箱体前端面上设置有门洞,门洞内设置有门,门的中心设置有前风扇;
二次固化箱体的后端面中心设置有后风扇;
二次固化箱体内的顶部设置有组合灯盘,二次固化箱体内的下部设置有滤水平台,二次固化箱体内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水槽,用于回收滤水平台掉落的水珠;
组合灯盘内设置有紫外光灯和红外光灯;
红外光灯的温度控制在35℃,用于干燥;
紫外光灯在红外光灯熄灭后点亮,用于固化。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滤水平台上设置有经过清洗的产品;滤水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阵列布置的通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滤水平台采用玻璃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精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精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1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