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3478.X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9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庸德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检对象 控制模块 驱动装置 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 光感传感器 电源 采集箱 支架 光感检测装置 控制采集器 输出端连接 一体化操作 可追溯性 生产效率 电连接 固定部 工作台 拆卸 录入 印章 测试 供电 一体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采集箱、检测机构、捺印机构及控制模块;采集箱包括箱体及安装于箱体的采集器,采集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采集器用于录入待检对象的信息;检测机构包括容器、设置在容器底部的固定部、电源及光感传感器,待检对象固定于容器,电源用于供电给待检对象;捺印机构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印章;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采集器、电源、光感传感器及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实现扫码、测试及捺印一体化操作,同时,通过扫码和捺印,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感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该质量的可靠度,各设备的部件以及成品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操作,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通常的检测操作为人工放置在对应的检测设备处,进而进行检测,该检测效率较低,且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不利于产品的持续检测操作,而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大型产品,则不易进行稳定的拿取和下线操作,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容易出现疲劳状况,进而降低了检测精度,不利于产品质量的保障,同时降低了检测效率,不利于生产操作的稳定进行。
其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背光源自动检测机及自动检测方法(公开号:CN109100663 A),包括:第一控制器、旋转装置、定位装置、机械手、第二控制器,旋转装置包括转盘机构、步进电机,定位装置包括对称分布在转盘的前、后、左、右部位上的四块定位板、设置在定位板中部的感应器、设置在定位板底部的供电组件,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图像处理器。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动检测,但是这种方案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结构复杂且不易拆卸和安装;第二,只能测试背光源,功能单一,拓展性较差;第三,产品难以追溯,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实现扫码、测试及捺印一体化操作,同时,通过扫码和捺印,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采集箱、检测机构、捺印机构及控制模块;
所述采集箱包括箱体及安装于所述箱体的采集器,所述采集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采集器用于录入待检对象的信息;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容器、设置在所述容器底部的固定部、电源及光感传感器,所述待检对象固定于所述容器,所述电源用于供电给所述待检对象;
所述捺印机构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印章;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采集器、所述电源、光感传感器及所述驱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容器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镂空孔,所述固定部包括吸嘴及与所述吸嘴连通的真空泵,所述吸嘴对应安装于所述镂空孔的底部,所述真空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器、主机及输入设备,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主机的运行状态,所述输入设备用于控制所述主机的运行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机为STM单片机、PIC单片机或AVR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光感检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通讯器,所述通讯器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丽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34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