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5047.7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3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善强;李佰强;夏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衡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G01R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重支座 顶盖 承重 固定机构 传感器主体 漏磁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固定卡槽 缓冲机构 活动安装 快速拆卸 扩张弹簧 限位导柱 张力作用 止动卡块 夹板 前表面 检测 拆卸 晃动 提拉 检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包括检测传感器主体,还包括固定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检测传感器主体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顶盖,且所述承重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支座,且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连接处,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承重支座一侧的两个提拉夹板;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支座上的止动卡块,以及设计安装在承重顶盖上的固定卡槽,并在扩张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实现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卡合固定,极大的便捷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拆卸和固定,同时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支座内侧的限位导柱,避免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连接时的晃动,解决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不便进行快速拆卸检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漏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漏磁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应用十分广泛,此类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目标信号采集板主要由核心器件 FPGA,STM32以及采集电路组成,信号的采集由 FPGA 控制完成,且该装置可以设置在四轮爬壁车底部,对其进行漏磁检测,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检测过程的自动化,这不仅可以降低检测工作的劳动强度,还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现有的漏磁检测传感器在使用时内侧极易由于振动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零件损坏,一般漏磁检测传感器的部件之间固定多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稳定性极强,但却极其不便进行拆卸维修和检测,而一般便拆式的漏磁检测传感器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的投入使用,且造价成本较高不能普遍实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漏磁检测传感器在使用时内侧极易由于振动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零件损坏,一般漏磁检测传感器的部件之间固定多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稳定性极强,但却极其不便进行拆卸维修和检测,而一般便拆式的漏磁检测传感器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的投入使用,且造价成本较高不能普遍实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包括检测传感器主体,还包括固定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检测传感器主体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顶盖,且所述承重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支座,且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连接处,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承重支座一侧的两个提拉夹板,所述提拉夹板的一侧贯穿承重支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动卡块,且所述承重顶盖的内部对应提拉夹板和止动卡块连接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扩张弹簧,且所述承重顶盖的一侧对应止动卡块的贴合处开设有固定卡槽,且所述承重支座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三个有限位导柱。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位于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外侧,且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外侧的四个防护夹板,所述防护夹板的内侧固定贴合有橡胶贴合条,且所述防护夹板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缓冲卡块,且所述防护夹板的内侧对应缓冲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垫棉填充板。
优选的,所述承重顶盖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操作钮板,且所述承重支座的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
优选的,所述承重支座的一侧对应提拉夹板的连接处开设有凹型收纳槽,且所述提拉夹板的外侧开设有凹型把手槽。
优选的,所述承重顶盖的一侧对应限位导柱的位置处开设有凹型限位槽,且所述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缓冲卡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型卡块,且所述缓冲卡块和防护夹板通过凸型卡块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衡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衡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5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