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热裂解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9426.3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潘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龙(肇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51266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志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6600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级反应釜 一级反应釜 二级反应釜 生物质热裂解 本实用新型 抽气装置 加料装置 可燃气体 炭层 抽气装置连接 加热装置安装 不可凝气体 生物质裂解 生物质碳化 加热装置 装置连接 进料口 连续式 排出 抽取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热裂解设备,包括加料装置、一级反应釜、二级反应釜、三级反应釜、加热装置、排炭装置和第一抽气装置;加料装置连接一级反应釜,一级反应釜连接二级反应釜顶部的进料口一,加热装置安装在三级反应釜的底部,排炭装置连接三级反应釜的底部,排炭装置用于将生物质碳化后形成的炭层排出;第一抽气装置连接三级反应釜的底部,第一抽气装置抽取一级反应釜、二级反应釜和三级反应釜内的气体使得气体经过炭层后离开,本实用新型生物质裂解设备能够将气体全部转化为由不可凝气体组成的可燃气体;提高生物质热裂解的效率,便于后期对可燃气体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热裂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热裂解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质热裂解是指生物质在真空或其他缺氧环境中利用热能切断生物质大分子中碳氢化合物的化学键,使之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的热降解过程;最终生成的产物一般是液体生物油、可燃气体和固体生物炭。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热裂解的普遍做法是在真空容器内对生物质进行升温,将最终产生的生物炭和气体分离;这种气体在分离后温度降低,气体中的大量可凝气体将冷凝为液体(主要是焦油),影响后续对气体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生物质热裂解工艺,对生物质热裂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的可凝气体进行二次裂解,使得混合气体的最终成分均为不可凝气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热裂解设备,包括加料装置、一级反应釜、二级反应釜、三级反应釜、加热装置、排炭装置和第一抽气装置;
加料装置连接一级反应釜,一级反应釜连接二级反应釜顶部的进料口一,二级反应釜连接三级反应釜,加热装置安装在三级反应釜的底部,排炭装置连接三级反应釜的底部,排炭装置用于将生物质碳化后形成的炭层排出;第一抽气装置连接三级反应釜的底部,第一抽气装置抽取一级反应釜、二级反应釜和三级反应釜内的气体使得气体经过炭层后离开一级反应釜、二级反应釜和三级反应釜,气体在高温炭层内进行二次裂解。
8.具体的,所述二级反应釜内设置有定量卸料装置,三级反应釜内设置有第三蝴蝶板和中空螺旋输送器,定量卸料装置包括第一转轴、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的弓形搅拌辊和安装在第一转轴末端的下料旋转片;弓形搅拌辊用于搅拌生物质物料,下料旋转片用于将生物质物料定量的输送至中空螺旋输送器;中空螺旋输送器从三级反应釜底部穿过,第三蝴蝶板位于下料旋转片和中空螺旋输送器之间,中空螺旋输送器外侧连接排炭装置和第一抽气装置,中空螺旋输送器中空部分用于放置燃烧器,中空螺旋输送器上螺旋片在出炭口位置反向连接;生物炭在出口处反向运动,使得炭层可以充分排除。
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仓、第一螺旋输送器、第一蝴蝶板、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二抽气装置;第一阀门安装在加料仓的进料口二,第一螺旋输送器从加料仓的底部穿过并连通至一级反应釜的进料口三,第二阀门安装在第一螺旋输送器的末端,第一蝴蝶板位于第一螺旋输送器之上,第二抽气装置用于对加料仓进行抽真空处理;一级反应釜内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器和第二蝴蝶板,第二螺旋输送器从一级反应釜的底部穿过并连通至二级反应釜的进料口一,第二蝴蝶板位于第二螺旋输送器之上;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保持互锁,当第二阀门打开时,第一阀门关闭;当第一阀门打开时,第二阀门关闭;确保每次加料仓与一级反应釜连通时,加料仓均与外界隔绝,避免加料行为影响一级反应釜、二级反应釜以及三级反应釜内的真空环境,实现连续式生产;其中,加料仓和一级反应釜内部的第一蝴蝶板和第二蝴蝶板通过液压杆控制它的伸缩行程,实现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不同力矩、不同频率的动作,以达到对物料破拱/疏松,有导向地顺畅落入螺旋输送器的矩形入料口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龙(肇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龙(肇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9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