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对车直流充电的装置、汽车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4660.5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1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劲松;郭水保;桂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充电 装置 汽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对车直流充电的装置、汽车及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和充放电连接装置;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耦接第一动力电池两端,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用于向受电车辆充电或者接收供电车辆的放电;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耦接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用于控制充电方向;充放电连接装置包括直流充放电连接组件,直流充放电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供电车辆和受电车辆,直流充电端耦接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放电端耦接受电车辆。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直流转交流和交流转直流的电能变换环节,减少电能损耗,提高了系统的电能转换效率,使得系统更加简单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发明涉及电子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对车充电的装置、汽车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具备双向车载充电机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遍。双向车载充电机可以实现车辆对电网、车辆对车辆双向充放电功能,还可以实现车辆对负载的放电功能。当车辆需要应急救援时,就可以通过双向车载充电机实现救援车(供电模式)对被救援车(受电模式)的应急救援。图1为现有技术车对车充电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业内常见的车辆对车辆充放电过程。
业内的常见做法是:放电模式的车将车载动力电池的电通过双向车载充电机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充电模式的车将放电模式的车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给车载动力电池充电。整个过程是直流转交流、交流再转直流的电能转换过程,电能变换次数较多,导致系统的电能转换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对车直流充电的装置、汽车及系统,能够省去直流转交流和交流转直流的电能变换环节,减少电能损耗,提高了系统的电能转换效率,使得系统更加简单可靠。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对车直流充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和充放电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为存储电能的装置;所述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耦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两端,所述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用于向受电车辆充电或者接收供电车辆的放电;所述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耦接所述所述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所述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用于控制充电方向;所述充放电连接装置包括直流充放电连接组件,所述直流充放电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供电车辆和受电车辆,所述直流充电端耦接所述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所述放电端耦接受电车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包括第一双向直流转直流变换器,所述第一双向直流转直流变换器藕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所述第一双向直流转直流变换器还藕接所述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直流输出切换电路,所述第一直流输出切换电路耦接所述第一双向直流转直流变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流输入输出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直流充放电接口,所述第一直流充放电接口耦接所述第一直流输出切换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流输出切换电路上设有电流方向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双向车载充电机还包括第一双向直流转交流变换器,所述第一双向直流转交流变换器耦接所述第一双向直流转直流变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双向直流转交流变换器还耦接第一交流充放电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车对车直流充电的装置还包括耦接所述第一交流充放电接口的第一交流充放电连接组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设置有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车对车直流充电的装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所述车对车充电系统包括供电车辆和受电车辆,所述供电车辆向受电车辆输送电能,所述供电车辆和所述受电均设置有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车对车直流充电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4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