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临界水颗粒物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6120.0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6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朱亮宇;冯祥;丁锡嘉;马栋梁;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 |
代理公司: | 11426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国红;刘冬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物 流体 可视化测量 实验装置 可视窗 可视 观测 管道内部流体 本实用新型 管道内流体 颗粒物杂质 超临界水 二次加热 方式研究 工程应用 回路压力 耐压材料 实验需求 相邻通孔 有效测量 保护层 加热段 进料段 冷却段 预热段 加水 稳压 沉积 加热 直观 透明 封闭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颗粒物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对管道中流体初步加热的预热段、对管道中流体二次加热的加热段、观测颗粒物的可视段、对管道内流体降温的冷却段、调节回路压力的稳压段和回路加水与颗粒物的进料段。所述可视段还包括外侧设有铅保护层的可视窗基座,其上开设相邻通孔,使用透明耐压材料封闭后形成可视窗;该实验装置可以通过可视化测量的方式研究管道内部流体的流动情况及流体中颗粒物杂质的沉积运动情况,观测直观,能够准确、有效测量相关数据,满足实验需求及工程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括核能在内的能源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及机械设备领域,适用于高温水、超临界水、超超临界水、超临界二氧化碳等高温高压流体,尤其适用于反应堆中超临界水流动特性研究及其中细颗粒沉积运动规律研究。
背景技术
超临界水冷堆(SCWR)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提出的六种堆型中唯一的水冷堆,它是在现有水冷反应堆技术和超临界火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新设计。与目前运行的水冷堆相比,它具有系统简单、装置尺寸小、热效率高、经济性和安全性更好的特点。
由于水处于超临界条件下,其对管道、包壳及结构材料有着更严苛的要求,必须要有极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特性及强度。超临界水在管道流动的过程当中,会对管道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并且由于水本身的纯净度难以保证,最终导致流体中带有细颗粒物杂质。而颗粒物的存在对于超临界水的流动特性及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产生重大事故。因此对超临界水堆来说,研究分析超临界水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及其中颗粒物的运动沉积规律对于保证反应堆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现阶段国内外均对超临界水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普遍采用测量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来研究其传热换热特性及自然循环中的流量漂移情况。但对超临界水中的细颗粒杂质研究较少,且大多为模拟计算研究。
目前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较少,已知有西安交通大学超临界水换热装置、清华大学超临界水自然循环回路及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双通道超临界水实验台等,但实验研究对象均为超临界水,而并未对超临界水中的颗粒物有所研究,且其检测方式也并未采用可视化测量的方式。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实验装置,能够以可视化测量的方式直接观测到水在临界区域的流动情况,得到其流动特性,同时也可直接观测到其中的细颗粒杂质的沉积运动情况,分析其运动规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由预热段、加热段、可视段、冷却段、稳压段、进料段通过主管道依次连通的超临界水颗粒物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可以通过可视化测量的方式研究管道内部流体的流动情况及流体中颗粒物杂质的沉积运动情况,观测直观,能够准确、有效测量相关数据,满足实验需求及工程应用,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水颗粒物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对管道中流体初步加热的预热段、对管道中流体二次加热的加热段、观测颗粒物的可视段、对管道内流体降温的冷却段、调节回路压力的稳压段和回路加水与颗粒物的进料段;
所述可视段还包括外侧设有铅保护层的可视窗基座,其上下端和回路管道可拆卸密接,在其竖直面上相邻两侧设有光孔;
在可视窗基座上开设相邻通孔,使用透明耐压材料封闭所述通孔后形成的透视窗口为可视窗;
所述可视窗中,靠近流体一侧为叠放的蓝宝石玻璃和石英玻璃,远离流体一侧设置有压板,通过所述压板将蓝宝石玻璃和石英玻璃与可视窗基座的光孔固定。
其中,所述预热段水平设置,加热段竖直设置;
预热段和加热段绕设于管道外周以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
预热段和加热段内部分段串联设置热电偶,外部包裹有保温材料,最外层包裹有隔热铝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6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工现场环境粉尘污染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图像法测量休止角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