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2068.X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3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美龙;董家鸿;杨江辉;冯晓彬;杨世忠;尹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青盛;谭云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管路 固定板 固定机构 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盖子 医疗器械技术 定位凹槽 定位凸起 固定效果 管路凹槽 管路本体 夹持固定 损伤组织 外力作用 有效保障 污渍 闭合时 脱出 移位 绑带 减小 松脱 器官 残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该医用管路固定装置包括医用管路和管路固定机构,所述医用管路包括管路本体和定位凸起,所述管路固定机构包括绑带、固定板和盖子,所述固定板上分别设有第一管路凹槽和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盖子与所述固定板闭合时,能够将所述医用管路夹持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管路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对医用管路的有效固定,固定后的医用管路不会轻易从管路固定机构中松脱或移位,减小了医用管路因外力作用而脱出人体的风险,有效保障了医用管路固定于人体后的安全性,同时有效避免了损伤组织器官和污渍残留等问题,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医用管路主要有输液管、尿管、引流管等。尿管对病人常有刺激作用,管路可能随着病人的活动而活动,有脱出甚至损伤管路所在组织和器官的风险,当尿管移动时甚至可能损伤尿道而出现血尿,猛烈的牵拉尿管还可能导致尿道撕裂。输液管路受到牵拉可能导致输液针脱出。引流管脱出则可能导致组织引流不通畅而增加感染风险和组织压力高导致组织坏死等问题。由此可知,如果医用管路固定不牢固,则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
然而现有临床上经常采用胶带将医用管路粘贴皮肤上,或将医用管路缝合固定于皮肤上。这些医用管路固定方式的缺点是固定不够安全、有效,当人体移动时容易出现管路脱出、移位的情况。其中,胶带粘贴方式还会带来黏胶滞留于皮肤,污渍难以清洗,甚至需要松节油等进行清洗等问题,对胶带过敏的患者则容易会出现瘙痒、皮疹等不适。而缝合固定方式会对病人皮肤组织造成创伤,缝线将外界有菌环境与组织联通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缝线滞留于组织还可能导致异物反应等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解决现有医用管路固定方式存在的固定不够安全、固定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包括医用管路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医用管路的管路固定机构,所述医用管路包括管路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管路本体外部的定位凸起;所述管路固定机构包括绑带、设置于所述绑带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进行开闭连接的盖子,所述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管路本体相适配的第一管路凹槽以及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盖子与所述固定板闭合时,能够将所述医用管路夹持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子的左侧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盖子的右侧与所述固定板通过锁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的左右两端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所述绑带的左右两端通过尼龙搭扣粘接。
具体地,所述绑带的左右两端通过卡扣连接。
具体地,所述绑带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绑带包括左侧绑带和右侧绑带,所述固定板连接在所述左侧绑带与所述右侧绑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盖子对应所述第一管路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管路凹槽,所述盖子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凹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20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颈内中心静脉导管附件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临床管路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