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2479.9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1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方菊;陈湛;周志华;朱黎;许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路源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5/10 | 分类号: | E01H5/10 |
代理公司: | 42251 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尹伟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组件 导热柱 温度检测组件 导热层 加热层 本实用新型 路面结构 控制器 面层 加热 从上至下 过度加热 接触设置 控制器电 热量传导 停止加热 依次层叠 影响路面 上端 底基层 电连接 下表面 冰层 除冰 融雪 下端 积雪 基层 | ||
1.一种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面层(1)、导热层(2)、加热层(3)、基层(4)和底基层(5),所述导热层(2)内竖向平行间隔贯穿设有多个导热柱(6),所述加热层(3)内沿着路面的长度方向埋间隔设有加热组件,且每个所述加热组件沿着路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导热柱(6)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上方,且所述导热柱(6)的下端与所述加热组件接触设置,所述面层(1)的下表面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柱(6)上端之间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温度检测组件(8),所有所述温度检测组件(8)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有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导热柱(6)数量相同且竖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加热层(3)内的加热柱(9),所述导热柱(6)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加热柱(9)上表面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与所述导热层(2)之间设有匀热加固层(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热加固层(10)为由若干钢筋制成的钢筋笼或钢筋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道路上每一车道的两条轮迹带正下方区域的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柱(6)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两条轮迹带之间区域的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柱(6)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柱(9)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热柱(6)的直径,且所述导热柱(6)与所述加热柱(9)竖向共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内位于路面轮迹带下方设有载荷传递组件(11),所述载荷传递组件(11)内设有应力感应组件(12),且所述载荷传递组件(11)将车辆通过时产生的载荷传递至所述应力感应组件(12),所述应力感应组件(12)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路面两侧的语音提醒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传递组件包括上本体(13)和下本体(14),所述上本体(13)的下表面设有突出部,所述下本体(14)上设有凹槽,所述应力感应组件(12)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上本体(13)设置在所述下本体(14)上,且所述突出部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应力感应组件(12)接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8)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可融雪除冰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3)与所述基层(4)之间设有防水层(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路源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路源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24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除雪装置和除雪叉车
- 下一篇:一种道路破冰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