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7961.1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4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金双双;白久林;李盈开;周建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4/00 | 分类号: | E01D4/00;E01D19/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减震 装置 | ||
1.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拱桥体(1)、拱脚(2)和桥台(3);所述拱桥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桥台(3),每个所述桥台(3)与拱桥体(1)之间连接有拱脚(2);所述拱脚(2)包括屈曲约束支撑(201)、若干预应力筋(202)、弹簧(203)、外套管(204)、若干连接节点(205)和耗能钢板框(206);一个所述连接节点(205)与桥体(1)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节点(205)与桥台(3)连接;所述连接节点(205)之间连接有屈曲约束支撑(201)、若干预应力筋(202)、弹簧(203)和外套管(204),若干所述预应力筋(202)间隔布置在屈曲约束支撑(201)的周围,若干所述预应力筋(202)的外围嵌套有弹簧(203),所述弹簧(203)的外侧嵌套有外套管(204);所述外套管(204)的外侧嵌套有耗能钢板框(206),所述耗能钢板框(206)的上端与桥体(1)连接,下端与桥台(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桥体(1)的拱圈底部设置有底板Ⅰ(101)和金属框(102),所述底板Ⅰ(101)为安装在拱圈底部端面上的矩形钢板,所述底板Ⅰ(101)背离拱桥体(1)的板面上连接有预留钢板Ⅰ(103);所述预留钢板Ⅰ(103)的板面与底板Ⅰ(101)的板面垂直,所述预留钢板Ⅰ(103)的板面上有若干通孔;所述金属框(102)嵌套在拱圈底部的侧壁外表面,所述金属框(102)的每个板面上均有若干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201)包括钢芯(2011)和钢套管(2012),所述钢芯(2011)为一字型钢、十字型钢或工字型钢,所述钢套管(2012)嵌套在钢芯(2011)上;所述钢芯(2011)的表面涂刷无粘结涂层,所述钢芯(2011)与钢套管(2012)的内壁不接触;所述钢芯(2011)和钢套管(2012)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或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03)与外套管(204)的内壁之间设有一层无粘结材料或薄空气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205)包括连接底板(2051)、弹性连接头(2052) 和节点板(2053);所述连接底板(2051)的一个板面上连接有屈曲约束支撑(201)、弹簧(203)和外套管(204),另一个板面上连接有弹性连接头(2052);所述弹性连接头(2052)连接在连接底板(2051)和节点板(2053)之间,所述节点板(2053)的板面上有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板(2051)的板面上有若干预应力孔道(20511),若干所述预应力筋(202)的两端均穿过连接底板(2051)的预应力孔道(20511),采用预张拉法将若干所述预应力筋(202)锚固在两端的连接底板(2051)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钢板框(206)与外套管(204)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或砂浆,所述耗能钢板框(206)采用普通低碳钢或低屈服点钢材制成,所述耗能钢板框(206)的上端嵌套在金属框(102)的外表面,所述耗能钢板框(206)上端的每个板面上均有若干通孔;所述耗能钢板框(206)靠近桥台(3)的各个板面上均连接有角钢(207),若干所述角钢(207)的一个侧板与耗能钢板框(206)各个板面的外侧连接,另一个侧板上设置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减震拱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台(3)面向拱脚(2)的板面上安装有底板Ⅱ(301),所述底板Ⅱ(301)上有若干通孔;所述底板Ⅱ(301)背向桥台(3)的板面上连接有预留钢板Ⅱ(302),所述预留钢板Ⅱ(302)上有若干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79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RCO净化原理的废气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