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2108.9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4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闫学强;何连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连交 |
主分类号: | A61B5/0408 | 分类号: | A61B5/0408;A61B5/0478;A61B5/0492;A61N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1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防护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在针状电极上设置了防护部,在使用前,针状电极漏出在防护装置外,使用后,针状电极被收入到防护部中,并被针状电极尾端的限位块和防护部的限位通孔固定在防护部中,整个针状电极被完全套在防护部中,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医护人员在拔出电极后,只需要将针状电极直接套在防护部中即可,不需要其他的操作,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性,使用非常方便,也简化了针状电极安全操作手法,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
背景技术
针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医用传感器件。在检测生物电或行电刺激时,电极是仪器系统与生物体连接或耦合的环节。电极的用途是从生物体中直接取出电信号。应用电极在生物体上获取电信号时,被测对象的特点不同,采用的电极结构也不一样。在探测单个细胞或组织深部的电位时,采用微电极;测量组织局部区域的电活动时,采用针电极;测量生物体表的电位时,可采用体表电极。
医用针电极主要用于有证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检查、治疗和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相应部分的生物电信号(脑电,心电,肌动电流)采集传送到神经监护仪、脑电记录仪(EEG)、心电记录仪(ECG)、及肌动电流记录仪(EMG),进行处理,分析诊断。也可将低频治疗仪发出的低频脉冲波送入患者皮肤下,对末梢神经进行刺激,激发和起搏患者麻痹末梢神经的潜能,以判定神经的生理状态。采集脑神经电生理信号的电极多为直针或折弯针电极,其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
目前使用的针状电极,多为直针,没有防刺伤装置,使用前、后容易出现刺伤其他人员的情况,增加职业暴露、交叉感染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电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包括防护部、针状电极和导线,所述导线连接在针状电极的尾端,所述防护部套设在导线上并可自由滑动,所述防护部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供导线和针状电极尾端穿过的限位通孔,所述针状电极的尾端或与针状电极尾端连接处的导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通孔相配合的限位块。
为了实现对针状电极的限位作用,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沿针状电极针尖的延伸方向,第一限位块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二限位块的设置位置,第一限位块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块的尺寸。
为了借助限位块和限位通孔完成限位的作用,所述防护部的设有限位通孔的一端为可变形材料制成;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限位通孔形成形状配合且单向穿过所述限位通孔,第一限位块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通孔的尺寸。
为加工和使用方便,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为三角形或者楔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针状电极上设置了防护部,在使用前,针状电极漏出在防护装置外,使用后,针状电极被收入到防护部中,并被针状电极尾端的限位块和防护部的限位通孔固定在防护部中,整个针状电极被完全套在防护部中,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医护人员在拔出电极后,只需要将针状电极直接套在防护部中即可,不需要其他的操作,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性,使用非常方便,也简化了针状电极安全操作手法,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状电极,2、防护部,3、第一限位块,4、第二限位块,5、限位通孔,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连交,未经何连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21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汽分离装置
- 下一篇:用于细菌病毒过滤器的自动化组装工艺的分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