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员密集空间用二氧化碳净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3176.7 | 申请日: | 201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9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蓬;欧阳仲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穗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7 | 分类号: | B01D53/047 |
代理公司: | 31200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吸附塔 本实用新型 净化空间 引风机 真空泵 二氧化碳 入口端 高浓度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净化 空气净化技术 洁净空气 连接管道 循环回路 用电磁阀 净化 换新风 空间用 吸附塔 吸附 饱和 抽出 超标 消化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员密集空间用二氧化碳净化机。本实用新型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塔,真空泵,引风机,以及必要的连接管道、控制用电磁阀;二氧化碳吸附塔、引风机、需净化空间形成循环回路;真空泵的入口端通过管道也与二氧化碳吸附塔的入口端连接;引风机从需净化空间将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空气送到二氧化碳吸附塔净化,二氧化碳吸附塔的另一端将净化后的洁净空气送到需净化空间;吸附塔吸附二氧化碳达到饱和时由真空泵抽出,将高浓度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人员密集空间二氧化碳浓度超标、而加大换新风能源消化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净化机。
背景技术
人员密集空间包括轨道客车、公路汽车、飞机、轮船、电影院、会议室和车站等场所,其特点是只有人员进入这些空间后,才形成人员密集场所,不是全天候的人员密集,因此采暖通风空调设计配套的新风换气量有限,特别是使用空调时,太大的新风量将增加空调系统热负荷和能耗。国家对公共场所卫生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限值为≤0.15%,如果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03%,满足国家规定需要的人均新风量为18.3m3/h,很多人员密集场所受空间、结构、设备和能源等因素的限制,往往达不到人均新风量18.3m3/h的要求,有时可能低于人均新风量10m3/h,这样的场所二氧化碳浓度将超过0.15%,达到0.25%或更大值,对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不增加新风量的情况下降低人员密集场所的二氧化碳浓度,保证人员居留期间的身体健康,提高空调设备的能效,已经成为节能环保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目前相对密闭空间中二氧化碳净化的主要技术有:分子筛吸附、固态胺吸附、化学吸收、膜渗透等方式。与其他技术相比吸附分离技术具有技术成熟、能耗低、操作弹性大、自动化程度高、吸附剂使用寿命长、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特别随着吸附剂的不断创新开发、应用工艺的不断更新,采用可再生变压吸附原理分离浓缩低浓度二氧化碳气体成为最佳选择。
然而目前所用的一些分离方法存在设备昂贵、能耗高、分离效果差等缺点,极大限制了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在相对密闭空间中的应用。而变压吸附法因其独有的特点在该领域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实用新型采用变压吸附法对相对密闭空间中二氧化碳进行净化,且只用一个二氧化碳吸附塔,使设备小型化,满足安装空间有限,不用连续不间断地净化二氧化碳的场合,对于轨道客车、公路汽车、飞机、轮船等移动交通工具和电影院、会议室和车站等存在人员高低峰的固定场所特别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需使用连续净化二氧化碳、设备小、易于安装到空间有限的交通运输工具和地面建筑上、节省能源的人员密集空间用二氧化碳净化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员密集空间用二氧化碳净化机,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塔,真空泵,引风机,以及必要的连接管道、控制用电磁阀,其结构参见图1所示。其中,所述引风机入口端通过管道(引风管)与需净化空间连通,引风机出口端通过管道(出风管)与二氧化碳吸附塔的入口端连接,该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电磁阀;二氧化碳吸附塔的出口端通过管道(送风管)与需净化空间连接,该连接管道上也设有控制电磁阀;这样,二氧化碳吸附塔、引风机、需净化空间形成循环回路;真空泵的入口端通过管道(进风管)也与二氧化碳吸附塔的入口端连接,该连接管道上也设有控制电磁阀;引风机从需净化空间将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空气送到二氧化碳吸附塔净化,二氧化碳吸附塔的另一端将净化后的洁净空气送到需净化空间;吸附塔吸附二氧化碳达到饱和时由真空泵抽出,将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排气管排到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塔内含有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可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和脱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穗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穗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3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