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料仓搅拌楼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7797.2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1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糜佳昌;赵海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西建兴城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9/02 | 分类号: | B28C9/02;B28C7/06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郭亚芳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仓 输送带 搅拌楼 输送机构 输入端 卸料口 本实用新型 除尘器 骨料 砂料 混凝土生产设备 混凝土生产 倾斜设置 物料输送 物料通过 扬尘污染 外加剂 有效地 种料仓 粉料 上料 连通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仓搅拌楼,包括料仓和搅拌楼,料仓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料仓内的第一输送机构,料仓通过第二输送机构与搅拌楼连通,以使料仓内的物料通过第二输送机构输送至搅拌楼中,并使骨料和/或砂料与粉料、水和外加剂混合搅拌生成混凝土,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为倾斜设置,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地面之下,以使地面的骨料和/或砂料通过卸料口落入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卸料口的上方还设置有除尘器;本实用新型的料仓搅拌楼的料仓在上料时,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地面之下,卸料口的上方设置除尘器,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生产现场的扬尘污染问题,实现清洁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仓搅拌楼。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其中,砂和石子(骨料)的尺寸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尤其明显。
现有技术生产混凝土时,一般是将原材料堆在一个场堆里,再通过铲车将原材料铲进料仓中存储,需要混合时,将料仓中存储的原材料输送至搅拌机构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得到混凝土,运输搅拌现场扬尘污染大,运输存储过程中容易造成原材料的混合,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仓搅拌楼,针对现有技术的混凝土生产现场扬尘污染大等情况而研发,结构简单合理,有效避免了物料运输产生的扬尘污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料仓搅拌楼,包括料仓和搅拌楼,所述料仓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将骨料和/或砂料输送至所述料仓内,所述料仓通过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搅拌楼连通,以使所述料仓内的骨料和/或砂料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送至所述搅拌楼中,并使骨料和/或砂料与粉料、水和外加剂混合搅拌生成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地面之下,以使地面的骨料和/或砂料通过卸料口落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所述卸料口的上方还设置有除尘器。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包括多个骨料仓和多个砂料仓,多个所述骨料仓和多个所述砂料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粒径的骨料和砂料,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楼内设置有混合搅拌仓,所述混合搅拌仓的上方设置有过渡仓,以使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送的骨料和/或砂料储存在所述过渡仓内。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搅拌仓的上方还设置有水称、粉料称和添加剂称,当所述水称、粉料称和添加剂称称量完毕后,水、粉料、添加剂和所述过渡仓内的骨料和砂料进入所述混合搅拌仓内混合搅拌生成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骨料仓和/或砂料仓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渡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楼内设置有粉料仓和添加剂仓,所述粉料仓与所述粉料称连接,所述添加剂仓与所述添加剂称连接,所述水称连接设置有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骨料仓和/或所述砂料仓的下料口为倒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骨料仓和/或所述砂料仓还包括搅动装置,所述搅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骨料仓和/或所述砂料仓的下料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口的地面处设置有栅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到地面的距离为5m~6m。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西建兴城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西建兴城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77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