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气液一体化翻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7885.2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9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坤;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青坤 |
主分类号: | F16L55/165 | 分类号: | F16L55/165 |
代理公司: | 37245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气液一体化 翻转装置 液力翻转 翻转 加压管 液力 冲力 本实用新型 管道修复 进液管汇 软管末端 有效解决 软管 缠绕器 封闭球 泄压管 体内 修复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气液一体化翻转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接口,壳体内设有软管缠绕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进液管汇、泄压管汇、液力翻转口,液力翻转口处设置液力加压管,液力加压管上设有封闭球阀。本翻转装置是一种可同时实现气液一体化翻转修复管道的设备,能够有效解决软管末端从管道内翻转出来时冲力大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油气管道修复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气液一体化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腐蚀会造成管壁变薄,甚至穿孔泄漏,最终导致管道失效,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同时,穿孔泄漏的输送介质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油气管道的泄漏甚至会造成燃爆事故的发生。因管道的局部损坏而废弃或更换全部管道是非常不经济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对故障管道采用全部更新的比例不足5%,而大多数是采用修复更新的技术。
翻转内衬是采用水压(或气压)将软管反翻并送入旧管道内,使软管带有高强度管道粘合剂的一面贴附于旧管道的内壁,防渗透层成为新管道的内表面,实现对管道的修复。
由于小口径软管翻转修复,翻转阻力大,多采用气压翻转。翻转过程中前半程软管重量大造成翻转阻力大,翻转压力高,软管行进速度慢。翻转过程中后半程,软管全部进入管道后,翻转阻力大幅减小,翻转压力大,但软管行进速度极快。因气体的可压缩性,即使首端进行泄气,但软管末端从管道内翻出来时冲力依然很大,不易控制,易造成软管末端蘑菇头密封失效。目前翻转设备多为车载至施工现场,受施工环境影响,翻转设备的翻转头无法贴付在管道开口处施工,造成软管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气液一体化翻转装置,本翻转装置是一种可同时实现气液一体化翻转修复管道的设备,能够有效解决软管末端从管道内翻转出来时冲力大不易控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气液一体化翻转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接口,壳体内设有软管缠绕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进液管汇、泄压管汇、液力翻转口,液力翻转口处设置液力加压管,液力加压管上设有封闭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处设有带翻转接头的柔性护管,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测压管汇。
进一步的,所述液力翻转口设置于壳体顶部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测压管汇和进液管汇分别设置于液力翻转口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管汇设置于壳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设置于壳体一侧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液力加压管上设有液位计。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关舱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翻转前半程采用传统气翻转,能够帮助软管在行进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翻转动力,翻转后半程可用水代替气体驱动软管翻动,最后利用液体重力帮助软管翻转,使软管平稳完成翻转施工,能够有效避免软管末端从管道内翻出时冲击力过大不易控制,容易造成软管末端蘑菇头密封失效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柔性护管能够有效解决翻转头无法贴付管道开口造成软管浪费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液力翻转口位置便于在后期通过液力重力实现软管翻转;通过设置的液位计、测压管汇在翻转过程中能够时刻观察出液位情况和液压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青坤,未经李青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7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在线更换装置
- 下一篇:用于带压仪表管道密封的夹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