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8675.5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3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鲍驰;周星海;许钰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驰;周星海;许钰涵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19/06;F16D6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器 内环圈 轮辐状 外环圈 正压力 传感器 辐条 连通 正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蝶形弹簧 弹簧垫 应变片 布线 内壁 侧面设置 环形槽道 连接导线 在线监控 侧面 布线孔 传递 替代 穿线 外壁 油缸 粘贴 计算机 支撑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用于替代制动器中的弹簧垫,该传感器由外环圈和内环圈组成,内、外环圈之间连接有多个轮辐状连通辐条作为支撑,每个轮辐状连通辐条两端分别与外环圈内壁和内环圈外壁连接;每个轮辐状连通辐条的两个侧面均粘贴有应变片;传感器的一侧面为与油缸接触的表面,另一侧面设置有空间用于安装蝶形弹簧,传感器内环圈开设有多个用于穿线的布线孔;内环圈内壁还开设有用于布线的布线环形槽道。本实用新型替代原制动器内的弹簧垫后可以通过应变片感受来自制动器内蝶形弹簧传递过来的正压力,并将该正压力通过连接导线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分析,实现制动器正压力的在线监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提升机制动器正压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矿用提升机是煤炭开采和运输的关键设备,其转存和运输涉及到整个生产系列设备的联合生产效率,提升机在工作中不管正常运行或者出现故障情况都需要依靠制动系统的液压控制制动器组发挥制动停机作用,制动器在提升机制动中提供足额的正压力数值是保证提升机在高速运行中遵照电气和液压控制系统的减速度设定要求进行停机的关键。矿用提升机的液压制动系统是提升机工作制动和安全制动的重要安全控制环节,尤其是制动器制动正压力大小的调整和监视是关系到提升机生产过程中工作制动和安全制动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也一直是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往情况下如果希望知道整机制动力矩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数值,唯一的方法就是停产检修过程中申请质量监督检查机构利用仪器设备做整机性能检测,这种方法难以做到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实时监控。
提升机的制动力矩与提升机所配置的全部制动器产生的制动正压力综合数值相关,其关联系数即是摩擦半径处的摩擦系数,此系数一般情况是与各种包括温度、湿度、摩擦速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通常简单处理设定为一个常数,在工程应用中是允许的。目前的制动器正压力数值没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数字化显示,其限制原因是制动器正压力检测传感器没有好的方法解决,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对制动器正压力的不断降低或者所调定的制动正压力实际数值不能真实掌控,所以整机制动力矩的实时监控难以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对现场作业中每个制动器的正压力监视提供了正压力信号传感手段,也就解决了制动力矩的安全监视,为生产设备连续无故障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将该传感器替代原有制动器中的弹簧垫,由于该传感器上安装有受力敏感元件-应变片,应变片通过连接导线与计算机连接,该应变片可以感受来自制动器内蝶形弹簧传递过来的正压力,并将该正压力通过连接导线传递给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实现制动器正压力的在线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用于替代制动器中的弹簧垫,所述制动器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油缸,活塞,连接螺栓,连接轴,蝶形弹簧,筒体,闸瓦,弹簧垫,密封圈,油封,所述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的外形和尺寸能完全与所述制动器中弹簧垫具备的空间相匹配;该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由外环圈和内环圈组成,外环圈和内环圈之间连接有多个轮辐状连通辐条作为支撑,每个轮辐状连通辐条的两端分别与外环圈内壁和内环圈外壁连接;每个轮辐状连通辐条的两个侧面均粘贴有应变片作为敏感受力的电子器件,应变片的个数是轮辐状连通辐条个数的两倍;或者每个轮辐状连通辐条的一个侧面粘贴有应变片,应变片的个数与轮辐状连通辐条的个数相同;
所述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的一个侧面为与油缸接触的表面,其相对的另一侧面形成有蝶形弹簧被安放的空间;在传感器与油缸接触的表面这一侧,内环圈比外环圈高,高出的尺寸为落差尺寸t,在该侧面,外环圈和轮辐状连通辐条的表面保持水平;
制动器正压力传感器的内环圈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线的布线孔;内环圈的内壁还开设有用于布线的布线环形槽道。
进一步,外环圈和内环圈之间连接有四个或六个或八个或十二个轮辐状连通辐条作为支撑,多个轮辐状连通辐条在内、外环圈之间等分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驰;周星海;许钰涵,未经鲍驰;周星海;许钰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86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