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0346.4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8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章琛;卢琳;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2;H01M10/613;H01M10/623;H01M10/659;H01M10/6595;A62C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本体、设置在移动终端本体内的电池,移动终端本体包括容纳电池的电池仓。为防止电池内部因短路、环境应力或气压以及温度等原因,引起电池内部热失控起火时火焰喷出烧坏移动终端本体,在电池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喷涂有隔离电池与移动终端本体的防火涂层,使移动终端本体与电池之间通过防火涂层隔离开。在电池内部热失控从而引起电池内部起火时,通过设置的防火涂层将移动终端本体与电池之间隔离开,阻止火焰喷出电池仓从而烧坏移动终端本体。且通过采用喷涂方式设置在电池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减小防火涂层的厚度,从而便于减小移动终端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其所包含的锂电池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满电量的锂电池承受外部机械滥用或热滥用时在很大概率上会发生自燃起火。在锂电池燃烧时火焰从锂电池外壳喷出可能引燃周围可燃物,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轻则财产损失,重则人员伤亡。现有的解决方式为:参考图1,在移动终端本体1的容置仓2内设置一个其内包含灭火介质的防火袋3,在电池4内部因短路、压强以及温度等因素发生起火时,防火袋3受热,其内部的灭火介质膨胀,直至将防火袋3撑破使灭火介质从防火袋3中喷出,从而快速灭火,避免火势蔓延。但采用该方式,会增加移动终端本体1重量和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以防止电池内部起火时火焰喷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本体、设置在移动终端本体内的电池,其中,移动终端本体包括容纳电池的电池仓。为防止电池内部因短路、环境应力或气压以及温度等原因,引起电池内部热失控起火时火焰喷出从而烧坏移动终端本体,在电池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喷涂有隔离电池与移动终端本体的防火涂层,使移动终端本体与电池之间通过防火涂层隔离开。通过喷涂在电池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防火涂层,在电池内部热失控引起电池内部起火时,通过设置的防火涂层将移动终端本体与电池之间隔离开,从而阻止火焰喷出电池仓烧坏移动终端本体。且通过采用喷涂方式设置在电池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减小防火涂层的厚度,从而便于减小移动终端的尺寸。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防火涂层包括三氧化二锑及卤素化合物。通过采用三氧化二锑及卤素化合物作为防火涂层,在电池内部因热失控温度升高到设定温度时,设置在电池仓上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三氧化二锑及卤素化合物熔融吸热并形成隔离空气的保护膜,以防止电池内部因热失控而起火时火焰喷出电池仓,从而防止烧坏移动终端本体。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池仓包括仓底以及设置在仓底上的仓壁,其中仓底与仓壁的材料可以为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还可以为有机材料。从而在电池因热失控而温度急剧升高到设定温度时,三氧化二锑及卤素化合物与由金属材料或有机材料组成的仓底与仓壁发生反应,从而使仓底与仓壁形成一个阻燃的防火层,将电池与移动终端本体隔离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防火涂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从而减小防火涂层对电池仓的仓底与仓壁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小移动终端的尺寸。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池包括电池芯以及包裹电池芯的壳体,其中,防火涂层涂设在壳体的表面。在具体将防火涂层喷涂在壳体的表面时,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防火涂层喷涂在壳体的外表面,从而减少防火涂层对电池芯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壳体的材料可以为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还可以为有机材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盖合在电池仓上的盖板,其中,盖板上朝向电池一面与背对电池一面中的至少一面喷涂有防火涂层,以进一步防止电池起火时火焰喷出,从而进一步减少电池起火时,对移动终端本体以及移动终端周围易燃物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0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