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排卷收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2324.X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1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钱梅林;王爱国;刘多加;袁超;彭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收器 后排安全带 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 安装过孔 安装结构 加强结构 汽车后排 安装孔 固定件 限位孔 撑板 装配 安装方便 汽车装配 限位板卡 依次连接 装配工艺 放置区 限位板 有效地 内板 节约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卷收器安装结构,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该汽车后排卷收器安装结构包括后排安全带卷收器、D柱内板、C柱内板、安装撑板、放置区、安装支架、安装孔、安装过孔、固定件、第一加强结构、限位孔和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件依次连接于安装孔、安装过孔以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安装撑板上,提高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稳定性,安装方便,有效地优化了装配工艺,节约了装配时间,第一加强结构可以增加安装支架的强度,提高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附近的结构强度,限位板卡接于限位孔使得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框架固定于安装支架上以防止后排安全带卷收器旋转,易于装配,结构简单,结构强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卷收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后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板大多是布置在轮罩上方或在C柱加强板处,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碰撞或急刹车时,后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板结构强度不足。安全带是对乘员进行保护的主要措施,而安全带卷收器是安全带的主要部件,在碰撞时安全带卷收器承担了大部分载荷,因而对其结构强度要求较高。此外,现有后安全带卷收器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卷收器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高、安装方便的汽车后排卷收器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后排卷收器安装结构,包括后排安全带卷收器、D柱内板、C柱内板、一端焊接于D柱内板、另一端焊接于C柱内板的安装撑板、设置于安装撑板上、用以放置所述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放置区、设置于放置区一侧、用以在后排安全带卷收器放置于放置区时承载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外侧的框架的安装支架、设置于安装支架上的安装孔、设置于后排安全带卷收器上的安装过孔、用以依次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安装过孔以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安装撑板上的固定件、设置于安装支架上、用以增加安装支架强度的第一加强结构、设置于安装撑板上的限位孔和用以卡接于所述限位孔使得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框架固定于安装支架上以防止后排安全带卷收器旋转的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安装过孔的螺栓和用以在螺栓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安装过孔时螺接于螺栓一端的螺母。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为T形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第一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等距设置于安装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撑板的四个角设有圆角。
优选的,所述安装撑板的四个角套接有保护皮套。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至少为2个,所述安装孔对称设置于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过孔的个数和所述安装孔的个数相同,所述固定件的个数和所述安装孔的个数相同。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后排安全带卷收器与放置区之间的海绵垫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为2个,所述限位孔对称设置于安装支架上,所述限位板的个数和限位孔的个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撑板一端焊接于D柱内板、另一端焊接于C柱内板,提高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附近的结构强度,安装撑板的结构简单,易于装配,提高装配的工作效率,放置区的空间较大,方便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在放置区,安装支架在后排安全带卷收器放置于放置区时承载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外侧的框架,固定件依次连接于安装孔、安装过孔以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安装撑板上,提高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稳定性,安装方便,有效地优化了装配工艺,节约了装配时间,第一加强结构可以增加安装支架的强度,提高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附近的结构强度,限位板卡接于限位孔使得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框架固定于安装支架上以防止后排安全带卷收器旋转,易于装配,结构简单,结构强度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23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