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送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2471.7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7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向在兴;何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50237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从动轮 柔性传输带 可调框架 水平框架 主动轮 刮泥板 可转动 枢轴端 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 送灰装置 建筑用 枢轴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送灰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框架、一个可调框架、一个柔性传输带、一个刮泥板、一个主动轮、一个第一从动轮和一个第二从动轮,该可调框架的第二枢轴端枢轴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第一枢轴端,该主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第一自由端,该第一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第一枢轴端,该第二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可调框架的第二自由端,该柔性传输带安装于该主动轮、该第一从动轮和该第二从动轮,并且该柔性传输带能够在该主动轮、该第一从动轮和该第二从动轮的位置产生变形,该刮泥板安装于该可调框架的该第二自由端,并且在该刮泥板和该柔性传输带之间具有一个间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进一步地,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送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小型建筑工地,例如在农村自建房的建筑工地,使用最多的辅料是砂灰,其中砂灰是水泥、沙子和水的混合物,或者是水泥、沙子、石子和水的混合物,砂灰不仅能够用于砌墙、而且能够用于抹墙或者抹地。现在的农村自建房一般是两层或者三层,在修建第二层或者第三层建筑时,一般先将这些砂灰装载在一个运沙车上,然后利用吊车将运沙车吊到相应的高度。这种方式虽然可行,但是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地,首先,吊车一次性仅能够吊一个运沙车,这导致将砂灰从低处运到高处的效率低下;其次,采用吊车吊运沙车的方式对于运沙车的结构和构造的要求比较高,若运沙车的结构和构造无法长时间承受砂灰的重力,或者在吊运沙车的过程中,因为晃动而导致运沙车碰触到已经修建的建筑物,则很容易导致运沙车从高处坠落而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送灰装置,该建筑用送灰装置能够持续地将砂灰从低处运输到高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送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用送灰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框架、一个可调框架、一个柔性传输带、一个刮泥板、一个主动轮、一个第一从动轮以及一个第二从动轮,该水平框架具有一个第一自由端以及对应于该第一自由端的一个第一枢轴端,该可调框架具有一个第二自由端以及对应于该第二自由端的一个第二枢轴端,该可调框架的该第二枢轴端枢轴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该第一枢轴端,该主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该第一自由端,该第一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该第一枢轴端,该第二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可调框架的该第二自由端,该柔性传输带安装于该主动轮、该第一从动轮和该第二从动轮,并且该柔性传输带能够在该主动轮、该第一从动轮和该第二从动轮的位置产生变形,该刮泥板安装于该可调框架的该第二自由端,并且在该刮泥板和该柔性传输带之间具有一个间隙。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建筑用送灰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刮泥板是一个倾斜的平板,其中该刮泥板的上侧对应于该第二从动轮,以供引导从该柔性传输带的表面刮落的砂灰。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建筑用送灰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建筑用送灰装置还包括一个主动轮安装轴、一个第一从动轮安装轴以及一个第二从动轮安装轴,该主动轮安装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该第一自由端,该主动轮设置于该主动轮安装轴的中部,该第一从动轮安装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水平框架的该第一枢轴端,该第一从动轮设置于该第一从动轮安装轴的中部,该第二从动轮安装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可调框架的该第二自由端,该第二从动轮设置于该第二从动轮安装轴的中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建筑用送灰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建筑用送灰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设置于该主动轮安装轴的一个端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建筑用送灰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柔性传输带的承载面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凹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建筑用送灰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建筑用送灰装置还包括一个柔性刮泥部,该柔性刮泥部设置于该刮泥板的上侧,并且该柔性刮泥部能够接触该柔性传输带的承载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建筑用送灰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柔性刮泥部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刮泥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2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