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形燃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2539.1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5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兵;高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驰宇空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R3/52 | 分类号: | F23R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燃烧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环形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外筒和燃烧室内筒,燃烧室外筒套设在燃烧室内筒的前端外部,燃烧室外筒的前端面开设有若干补气孔,补气孔用于向燃烧室外筒内补入空气,燃烧室外筒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空气进孔,燃烧室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位于燃烧室外筒的内侧壁的空气进孔连通的进气通孔。通过在燃烧室外筒的前端面开设补气孔,可增加燃烧室的头部进气量,提高燃烧室头部的油气当量比,使主燃烧区域的位置得以提前;同时补气孔的进气方向与燃烧室内部的回流气流方向一致,还可增强回流区回旋强度,使得燃烧火焰更稳定,油气掺混更优良,燃烧更加充分,进而提高燃烧室的工作效率,增强发动机的高原适用性,实用性极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形燃烧室。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微型涡喷发动机的环形燃烧室内大致都分布着众多鱼鳞孔,燃烧时从鱼鳞孔吸入的空气会沿鱼鳞罩内壁流动并向中心扩散,产生一层气膜,隔离火焰和鱼鳞罩,使鱼鳞罩工作在比较低的温度。但是,由于现有的燃烧室头部没有供通风的孔,从而在工作时,往往存在燃烧室头部进气量不足的问题,使燃烧室内出现主燃区后移、出口温度分布不均等现象,尤其在高原等恶劣条件下使用时,情况尤为突出,甚至还会导致发动机无法建立基本的工作循环,致使发动机熄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头部进气量、燃烧效率高的环形燃烧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外筒和燃烧室内筒,所述燃烧室外筒套设在所述燃烧室内筒的前端外部,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前端面开设有若干补气孔,所述补气孔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外筒内补入空气,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空气进孔,所述燃烧室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位于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内侧壁的所述空气进孔连通的进气通孔。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外筒内设置有补充蒸发管,所述补充蒸发管的末端伸出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后端面,所述补充蒸发管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外筒内补充燃油和空气。
可选的,所述补充蒸发管的前端设置有锥形喷口,且所述锥形喷口的小头端与所述补充蒸发管连接。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外筒内对应每个所述补气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根所述补充蒸发管。
可选的,多个所述补气孔周向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外筒前端面的外边缘内侧,每个所述补气孔的后方均设置一根所述补充蒸发管。
可选的,多根所述补充蒸发管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多根所述补充蒸发管所在圆周与多个所述补气孔所在圆周同轴,且多根所述补充蒸发管所在圆周的直径小于多个所述补气孔所在圆周的直径。
可选的,每根所述补充蒸发管的后端均沿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径向向外弯曲。
可选的,所述补气孔为圆形补气孔。
可选的,所述空气进孔为锥形空气进孔,且每个所述锥形空气进孔的小头端均位于所述燃烧室外筒内部。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所述燃烧室内筒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辅助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燃烧室,通过在燃烧室外筒的前端面开设补气孔,可增加燃烧室的头部进气量,提高燃烧室头部的油气当量比,使主燃烧区域的位置得以提前;同时补气孔的进气方向与燃烧室内部的回流气流方向一致,还可增强回流区回旋强度,使得燃烧火焰更稳定,油气掺混更优良,燃烧更加充分,进而提高燃烧室的工作效率,增强发动机的高原适用性,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驰宇空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驰宇空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2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SP智能立体停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喇叭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