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7755.5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3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刚;周通;张本军;郑军福;许立佩;王安喜;吕海波;周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08 | 分类号: | C25C1/08;C25C7/00 |
代理公司: | 62100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管体 氯气 镍电解 除钴 混合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净化除钴 喷嘴 管壁 结渣 液碱 消耗 反应效率 氯气进口 喷嘴位置 溶液进口 生产过程 使用寿命 反应器 耐腐蚀 重量轻 收率 钴渣 紧凑 对称 验证 净化 节约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属于镍电解净化领域,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氯气反应效率低,反应器易结渣的问题。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包括除钴反应器管体、喷嘴,喷嘴位于除钴反应器管体的溶液进口处,除钴反应器管体上靠近喷嘴位置的管壁上对称设有氯气进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液碱消耗成本,经过五个月的生产验证,氯气的利用率提高了15%,降低了氯气使用量,大幅节约了后续液碱消耗,管壁结渣的现象也得到了减缓,从而降低钴渣含镍,提高体系镍直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镍电解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镍电解净化工序中,除钴工艺为气液混合反应装置+螺旋管式反应器+长距离反应管道,使氯气和溶液经过三道反应器进行充分混合,以提高氯气的利用率。该工艺的优点是管式反应器为全密闭操作,氯气进入系统为密闭负压操作,提高了安全性;缺点是氯气的利用率维持在85%左右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气液混合反应装置使用9-10个月后,局部就会结渣,管径变小,影响了反应效果,降低了生产能力。为了取得良好的除钴效率和电解液净化能力,通常需要通入过量的氯气,一方面造成吸收过量氯气需要的液碱消耗量增大。另一方面造成岗位操作环境状况较差。
让氯气和溶液通过混合器混合后,氯气与电解液进行气液两相的充分接触,再经过喷嘴扩散后雾化了溶液,使得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大幅度提高,气液碰撞反应的几率也得到了加强,反应效率比较高。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验证,反应效率还有提升空间,氯气利用率还达不到90%,特别是在使用一个周期后,管壁容易结渣,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氯气反应效率低,反应器易结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包括除钴反应器管体、喷嘴,喷嘴位于除钴反应器管体的溶液进口处,除钴反应器管体上靠近喷嘴位置的管壁上对称设有氯气进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嘴呈锥形,喷嘴出口为收缩端,其锥形口径为DN1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除钴反应器管体靠近混合物出口端处的管体内壁为流线型锥形,其管口渐渐增大呈扩散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氯气进口的管径为DN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除钴反应器管体的反应器进口管的管径为DN250。
本实用新型旨在改进除钴工艺的气液混合反应装置的结构,提高氯气利用率,改善作业岗位和厂区低空环境、降低液碱消耗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高效反应器提供了一种在硫酸—氯根体系下气液混合反应的一种高效反应装置。除钴反应器管体内壁采用新型流线型锥形设计,使气液混合物随着流速的变换发生扩散,扩大了气液接触面,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同时,光滑防腐耐磨的内壁结构,有效克服了物料的积存挂壁现象。氯气进口由原来的一个口径改为对称的两个,管径减少了30%,便于氯气快速进入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7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