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毁电路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1378.2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1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焦运良;吴晖;范晶;戴贻康;岳洋;靳尧凯;马英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21/78 | 分类号: | G06F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毁电路 开关驱动电路 处理器 压力检测电路 电路 电子电路技术 本实用新型 处理器输出 输出信号 信号控制 导通 关断 检测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毁电路以及装置。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毁电路以及装置,自毁电路包括:压力检测电路、处理器、开关驱动电路以及击毁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在接受到压力值后将对其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信号至开关驱动电路,开关驱动电路根据处理器输出的信号控制击毁电路的导通或者关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毁电路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存储已经从原始的纸质文档,变成了使用各种电子数据存储设备单独进行存储,如数据存储芯片和U盘等,以及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终端。随之而来的,电子设备以及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在当下这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技术产品的模仿抄袭周期往往快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不管是个人信息数据泄露,还是企业的新技术信息被抄袭或者是新技术数据的直接泄露,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为了保护机要数据资料,大多是将存储有要保护的数据资料的数据存储设备秘密放置,或者是将数据存储设备通过保险箱等保险装置来进行保密放置,但是,无论是对于保险箱还是其他的保险装置来说,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时候还是会被强行破开,导致数据存储设备的丢失和重要数据资料的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毁电路以及装置,可以在受到外力破坏的时候,通过自毁电路将电路和装置进行自我销毁,以防止装置被强行破开导致的装置内数据存储设备(如数据芯片等)被盗或者丢失。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毁电路,所述自毁电路包括:压力检测电路、处理器、开关驱动电路以及击毁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击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接地端与地端连接,所述继电器与所述击毁电路电磁连接,并控制所述击毁电路导通或者关断。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以及压力采集模块,所述压力采集模块的信号接收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压力采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关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接地端与地端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关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并联设置,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击毁电路包括数据存储芯片、继电开关和第二电源,所述数据存储芯片、所述继电开关和所述第二电源依次连接成回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开关与所述继电器电磁连接,所述继电开关在所述继电器的控制下闭合或者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数据存储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继电开关的常闭触点与所述数据存储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继电开关的常开触点悬空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1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证据固定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快速数据销毁功能的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