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脉动衰减器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1922.3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8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马纪明;杨光武;刘茂春;严志豪;刑艺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11699 北京安哲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蒲志凤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衰减效果 恒压变量柱塞泵 脉动衰减器 测试系统 脉动 液压脉动衰减器 压力脉动信号 本实用新型 压力传感器 定量评价 脉动频率 频谱分析 压力脉动 变频器 出入口 高压油 可测试 衰减器 测量 测试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脉动衰减器测试系统,通过在衰减器出入口设置压力传感器来测量衰减效果,同时通过变频器改变恒压变量柱塞泵的转速,由此可驱动恒压变量柱塞泵产生带有不同脉动频率的高压油,进而可测试脉动衰减器对0‑2000Hz频率范围内的压力脉动衰减效果;该测试系统采用简单的设备,可在0‑35MPa压力范围以及0‑40L/min流量范围内测试脉动衰减效果;并且能够对压力脉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定量评价脉动衰减器在所有工况下的脉动衰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脉动衰减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液压系统在各类工业、机械及军事设备上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航空领域,现代飞机的航面操纵系统与动力收放系统几乎都是液压驱动的。液压系统作为飞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性和寿命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飞机液压系统通常采用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柱塞泵,由于其驱动方式的固有特性,液压油源往往存在比较严峻的压力和流量脉动。这种脉动通常会导致管路振动、噪声、泄漏及液压系统结构损坏,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飞机系统的故障和事故。随着液压系统逐渐向大功率,高精度发展,液压管路中的流体脉动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
在液压系统中,产生流量脉动的主要根源有两类:一是液压泵,二是执行机构、控制元件及负载。现有的液压泵主要以柱塞泵为主,其吸排式周期性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其流量脉动的产生,这是柱塞泵固有的特性。此外,当流量脉动在沿管道传输的过程中遇到阻抗时,就会转化为压力脉动,而压力脉动也反过来影响流量脉动,二者相互转化。不管是流量脉动还是压力脉动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传输管道也具有一定的固有频率,甚至是管道所载牛顿/非牛顿流体,也具有一定的频率特性,故而压力脉动频率、管道固有频率以及流体频率,三者中有任意两个重叠,则流固耦合加剧,造成的危害将不可估量。安装脉动衰减器,特别是在泵源、管路布局等被限定的情况下,衰减给定频率范围内的压力脉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除液压系统脉动的方法。因此需要对脉动衰减器的衰减效果进行测试和验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脉动衰减器测试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备对液压脉动衰减器的衰减效果进行测试。
一种液压脉动衰减器测试系统,用于对脉动衰减器(13)的衰减效果进行测试,包括液压油源、变频器(2)、电机(3)、恒压变量柱塞泵(4)、两个压力传感器以及加载油缸(7);其中,恒压变量柱塞泵(4)的进油口接通液压油源的出油管路,出油口串接第一压力传感器(11)后接脉动衰减器(13)的进油口;脉动衰减器(13)的出油口串接第二压力传感器(12)后接加载油缸(7)的进油口,加载油缸(7)的出油口接液压油源的回油管路;电机(3)用于驱动恒压变量柱塞泵(4),变频器(2)用于调整电机(3)转速;第一压力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分别用于测量脉动衰减器(13)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油压。
进一步的,恒压变量柱塞泵(4)的进油口接有吸油虑(1)。
进一步的,恒压变量柱塞泵(4)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5)和油滤(6)与脉动衰减器(13)的进油口相连。
进一步的,脉动衰减器(13)的出油口与加载油缸(7)的进油口之间管路还接有换向阀(8)和节流阀(9)。
进一步的,恒压变量柱塞泵(4)的出油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路之间还接有电磁溢流阀(10)。
较佳的,所述两个压力传感器型号为NS-P224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卡实时采集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并送入数据采集系统设置的测控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对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得到两路压力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信息,最后得出衰减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1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