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墨稳定性检测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2122.3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4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鹤;吴祯琪;刘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G01N27/06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永宏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腔 油墨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油墨稳定性 测试组件 检测装置 盖体 罐体 绝缘 开口 检测技术领域 测试油墨 导电性能 导电油墨 电性连接 方便检测 平行电极 体积电阻 电阻率 密闭腔 检测 盖设 浆料 申请 平行 评判 配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墨稳定性检测装置及其系统,涉及导电油墨检测技术领域。一种油墨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罐体、盖体和测试组件。罐体的内部具有绝缘的测试腔,测试腔内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于测试腔内相对的两端,测试腔具有用于输送油墨的开口。盖体被配置为盖设于开口使测试腔为绝缘的密闭腔。测试组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用于对油墨进行检测。该装置本申请通过检测相对的平行电极间的油墨的电阻率,能够快速方便检测油墨或浆料的导电性能。并且使用该装置可以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测试油墨的体积电阻值,并依据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果来评判油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电油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墨稳定性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导电油墨一般是指分散有导电填料的油墨,由于其自身优异的导电特性在电热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其中电热膜中起发热作用的导电油墨需要具有良好且稳定的导电性能才能满足电热膜的使用需求。目前油墨的导电性能的检测方法工艺复杂,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稳定性检测装置及其系统,操作方便,检测快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墨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罐体、盖体和测试组件。罐体的内部具有绝缘的测试腔,当测试腔为密闭时,测试腔内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于测试腔相对的两端,用于检测导电油墨在沉降方向上的电阻率,测试腔具有用于输送油墨的开口。盖体被配置为盖设于开口使测试腔为绝缘的密闭腔。测试组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用于对油墨进行检测。
该装置本申请通过检测相对的平行电极间的油墨的电阻率,能够快速方便检测油墨或浆料的导电性能。并且使用该装置可以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测试油墨的体积电阻值,并依据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果来评判油墨的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口设置于测试腔的一端,另一端设有第一电极,盖体的底部设有第二电极。该结构使得在测试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油墨的沉降方向上对其进行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体的底部具有凸部,凸部的尺寸与开口相匹配,当盖体盖设于罐体时,凸部伸入开口并封闭开口,第二电极设置于凸部远离盖体的一侧。
该结构保证盖体上的第二电极能够与测试腔内的油墨的紧密接触,保证检测的正常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腔的内壁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与开口的距离不大于凸部的高度。
当向测试腔内装入油墨时,根据刻度线的位置,控制加入的油墨的体积,保证盖体盖设于测试腔时,第二电极可以与油墨充分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部的尺寸与开口的尺寸相匹配。
弹性材料的凸部伸入测试腔内可以与测试腔的侧壁充分接触,避免凸部与侧壁之间留有空隙,保证密封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口设置于测试腔的侧壁,盖体的底部具有凸部,凸部的尺寸与开口相匹配,当盖体盖设于罐体时,凸部伸入开口并封闭开口。由于罐体的体壁具有一定厚度,该结构保证了测试腔形状的完整性,避免测试腔的内壁出现凸部对检测造成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组件包括交流测试模块,交流测试模块提供交流电源,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5V,电源频率为10Hz~100000Hz;可选的,电源电压小于500mV,电源频率为50Hz~10000Hz。因为在直流电源会导致离子产生极化效应,而离子的极化对测试结果由较大的影响,所以交流测试模块提供交流电源。在该条件的电压和电源频率,电极响应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的数值,使得读数准确,读取数据时间短,效率高,结果精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2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油墨均匀性的装置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连接的新型一氧化碳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