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和解除防止双电源并列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2236.8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5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龙;梁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支路 电源开关 双电源 常闭辅助接点 本实用新型 合闸线圈 控制电路 联络开关 并列 连接片 串联 电力系统 并联 电源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和解除防止双电源并列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1DL控制支路、电源开关2DL控制支路和联络开关3DL控制支路,所述电源开关1DL控制支路、电源开关2DL控制支路和联络开关3DL控制支路并联在电源±KM之间;在每一电源开关的控制支路上串联该开关的合闸线圈和控制开关,另外两个开关的常闭辅助接点和连接片三者并联之后和该开关的合闸线圈、控制开关串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电力系统中双电源并列的问题,而且每个支路上只需要用到两副常闭辅助接点和一个连接片,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压断路器(即开关)控制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和解除防止双电源并列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连续生产要求较高的电力用户,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采用两回路独立电源供电。但由于系统因素和安全要求,电力系统必须禁止两路电源出现并列运行,除非在特定条件下系统短时合环操作需要。所谓合环是指电力系统电气操作中,将线路、变压器或断路器串构成的网路闭合运行的操作。两路电源线路合环运行,是为了使用电设备无扰动地不停电倒负荷。
但是现有配电系统或开关站设备设计,未采取有效措施或措施复杂,缺乏灵活性,给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选择带来不便。
目前供电系统设计,有两种方式。
一、采用简单电路,未做针对性技术设计,靠现场操作规程约束;其缺点是缺少技术保障,容易产生误操作。
二、受电气专业长期通用的《电气装置标准图集》影响,普遍对两路进线开关和联络开关之间采用了4副接点连锁接线,达到防止三处开关同时合闸。该方式虽然可以实现两路电源误操作,但接线复杂;特别是在合环要求短时并列时,需要现场工人改接线,操作繁琐,还容易带来接线错误,缺少灵活性和稳定性。
三、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0407260U“一种6kV母线合环操作控制回路”,其第1回路,仅是针对分段开关QF3的电气控制,电路完整,重点强调合环操作。但第2、第3回路,对两路进线开关QF1(QF2),要求分段开关QF3必须断开(此时常闭接点QF3-1、QF3-2闭合),才允许QF1(QF2)合闸。
实际上,当一路进线开关QF1(QF2)断开时,即使分段开关QF3是合上的,也允许另一路开关QF2(QF1)合闸;该专利接线方式限制了分段开关合上和一路进线开关断开情况下,对另一路进线开关的合闸;对于进线开关QF1、QF2的操作,缺少自动判断和并列功能。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简单可靠地解决防止和解除防止双电源解除并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和解除防止双电源并列的控制电路。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和解除防止双电源并列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1DL控制支路、电源开关2DL控制支路和联络开关3DL控制支路,所述电源开关1DL控制支路、电源开关2DL控制支路和联络开关3DL控制支路并联在电源±KM之间;
所述电源开关1DL控制支路包括1DL合闸线圈、控制开关KK1以及电源开关2DL、3DL的常闭辅助接点2QF、3QF,电源开关2DL、3DL常闭辅助接点2QF、3QF并联之后和1DL合闸线圈、控制开关KK1串联;常闭辅助接点2QF、3QF和开关2DL、3DL处于相反的状态,即当开关2DL、3DL处于合闸状态时,常闭辅助接点2QF、3QF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在这个控制支路中,只有2DL、3DL中至少一个处于开闸状态,1DL合闸线圈才能得电,从而有效避免电源开关1DL、2DL和联络开关3DL同时处于合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22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