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压阻流式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2577.5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2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艳;杨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隆美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301899 天津市宝***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阻流式 热交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阻流式热交换装置,管板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挤压阻流单元;挤压阻流单元包括支撑柱、挤压板和弹簧,支撑柱固定在靠近流体入口的管板上,环管板边缘设置有若干个,挤压板与壳体相匹配,能沿壳体内壁滑动,支撑柱、挤压板通过弹簧相连接,挤压板上设置有贯通的,且与换热管相匹配的通过孔,通过孔孔径大于换热管外径,沿靠近流体入口的管板指向靠近流体出口的管板方向,通过孔孔径由小逐渐变大。本挤压阻流式热交换装置通过设置挤压阻流单元,从增加壳体内流体的扰动和延长流体在壳内的停留时间两方面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阻流式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直管型管壳换热器,其壳体内分布有成束的换热直管,根据工作原理不同,或者制冷剂自直管流过,载冷剂自壳内流过,或者制冷剂自壳内流过,载冷剂自直管流过,制冷剂和载冷剂在流动过程中进行热交换,达到换热目的。由于尺寸受限,具体的工作环境中,无法在长度方向上无限制的延长直管及壳体尺寸,这就使得制冷剂和载冷剂在直管或者壳内停留时间过短,不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同时由于流体传送过程中的分层,直管管壁附近的流体换热较明显,而远离直管管壁的流体换热较差,换热器整体上换热不均。以上原因,导致现有的直管型管壳换热器换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直管型管壳换热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阻流式热交换装置,该挤压阻流式热交换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挤压阻流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壳体两端设置有管板,管板外侧封装有管箱,管板之间固定有成束的换热管,壳体上靠近一侧管板处设置有一个流体入口,靠近另一侧管板处设置有一个与流体入口相匹配的流体出口,所述管板之间的壳体内还设置有挤压阻流单元;
所述挤压阻流单元包括支撑柱、挤压板和弹簧,支撑柱固定在靠近流体入口的管板上,环管板边缘设置有若干个,挤压板与壳体相匹配,能沿壳体内壁滑动,支撑柱、挤压板通过弹簧相连接,挤压板上设置有贯通的,且与换热管相匹配的通过孔,通过孔孔径大于换热管外径,沿靠近流体入口的管板指向靠近流体出口的管板方向,所述通过孔孔径由小逐渐变大。
进一步的,距靠近流体入口的管板距离最小时,挤压板所处位置超过流体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板边缘与壳体内壁之间平行于壳体轴线设置有导向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单元为卡块、滑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入口为载冷剂入口,流体出口为载冷剂出口,相应地,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管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入口设置在靠近载冷剂入口的管箱上,制冷剂出口设置在靠近载冷剂出口的管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入口设置在靠近载冷剂出口的管箱上,制冷剂出口设置在靠近载冷剂入口的管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入口为制冷剂入口,流体出口为制冷剂出口,相应地,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管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载冷剂入口设置在靠近制冷剂入口的管箱上,载冷剂出口设置在靠近制冷剂出口的管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载冷剂入口设置在靠近制冷剂出口的管箱上,载冷剂出口设置在靠近制冷剂入口的管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隆美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隆美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2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