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污管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0506.8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1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昕;郭俊平;孙熙栋;董昭;付昂然;高冠军;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污 管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污管线,其包括排污井和管道,排污井竖直设置,排污井上开设有开孔,管道的管口与排污井的开口对应,管道包括凸棱,凸棱呈环状且固定在管口处,还包括连接筒和垫片,连接筒设在排污井的开口内,连接筒包括连接筒单元、第一凹槽和挡沿,连接筒单元有两个且为半弧板状结构,两个连接筒单元对应固定组成连接筒,第一凹槽设在连接筒单元弧形凹陷一侧且与管道的凸棱适配,挡沿有两个且呈弧形板状,挡沿固定在连接筒单元的一端且在排污井内,垫片由柔性材料制成,垫片包括轴向连接部,轴向连接部套设在连接筒上,轴向连接部外侧的一段在连接筒与排污井的开口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密封,加快施工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污管线,特别涉及一种排污管线。
背景技术
排污管线设置在地面之下,在生活中用于排放生活污水。
目前,排污管线包括排污管与排污井,排污管与排污井进行连接时,在排污井上预设有开孔,然后将排污管道的管口放进开孔后,使用水泥将管道与排污井连接处进行密封,做防渗水处理,等水泥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工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施工时,水泥干燥过程的时间较长,会减慢施工效率,延长工期,不便于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污管线,它具有快速密封,加快施工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排污管线,包括排污井和管道,所述排污井竖直设置,排污井上开设有两个开孔,所述管道的管口与排污井的开口对应,管道包括凸棱,所述凸棱呈环状且固定在管口处的圆周面上,还包括连接筒和垫片,所述连接筒设置在排污井的开口内,连接筒包括连接筒单元、第一凹槽和挡沿,所述连接筒单元有两个且为半弧板状结构,两个连接筒单元对应设置并固定组成连接筒,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连接筒单元弧形凹陷的一侧且与管道的凸棱适配,所述挡沿有两个且呈弧形板状,挡沿固定在连接筒单元的一端且设置在排污井内,所述垫片由柔性材料制成,垫片包括轴向连接部,所述轴向连接部的内径与连接筒的外径适配且套设在连接筒上,轴向连接部外侧的一段设置在连接筒与排污井的开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垫片套在管道上并将管道设置在排污井的开口内,将两个连接筒单元放进排污井的开口内并对应设置,然后将管道放在两个连接筒单元之间且凸棱设置在两个第一凹槽内,再将垫片套在连接筒上,将管道向远离排污井的方向移动,管道带动连接筒并使挡沿推动垫片插在排污井的开口内,实现将排污井的开口进行快速密封,进而减少施工周期,可以快速进行下一步施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将轴向连接部设置有较小的锥度,也即轴向连接部的横截面向挡沿方向逐渐变大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轴向连接部横截面较小的一端设置在连接筒与排污井的开口之间,轴向连接部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在连接筒与排污井的开口之间完全张紧,进而加强密封,并且横截面较小的一端使得垫片更容易进入连接筒与排污井的开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环状齿结构置有多排且倾斜设置,多排环状齿结构固定在轴向连接部的外侧,并且齿结构的倾斜方向朝向挡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齿状结构的作用下,齿的尖端更容易嵌入排污井开口上的缝隙中,当齿状结构完全进入连接筒与排污井的开口之间,增大了垫片与排污井开口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强了垫片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片还包括径向连接部,所述径向连接部呈圆环状结构,径向连接部固设在轴向连接部的端部,其外径大于轴向连接部的内径,径向连接部与轴向连接部一体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沿将径向连接部挤压在排污井的内壁上,使得垫片进一步加强对排污井的密封,在排污井与挡沿的夹持作用下,使得垫片更好地固定在连接筒与排污井的开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05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