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0570.6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2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娟;席爽;梁爽;阎正南;常晨琛;陈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E03F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陈懿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生活 垃圾堆 排水沟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倒置的沟体(1)、第一复合土工网(2)、第一土工膜(3);所述倒置沟体(1)包括沟顶(1‑1)与两侧的侧壁(1‑2),所述沟顶(1‑1)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1‑1);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及下方设有一体成型、轴向截面为U型的第一土工膜(3),所述第一土工膜(3)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2);所述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2)的第一土工膜(3)沿所述倒置沟体(1)走向设置;所述倒置沟体(1)与其正下方的一部分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构成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4)。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沟可有效适应垃圾堆体的沉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卫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中,需要采取地表水的截留和排放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进入生活垃圾堆体进而增加垃圾渗沥液的产量。常规设计是在封场的锚固平台上设计常规的排水沟,一般采用砖砌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活垃圾堆体会产生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常规的排水沟会产生开裂现象,即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也会随着垃圾堆体的沉降产生排水沟与堆体的脱离悬空现象,进而发展到开裂变形,影响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专利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垃圾堆体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的排水沟,能够保证排水沟的完整性,防止开裂变形,进而长期保证排水沟截留导排地表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倒置沟体、第一复合土工网、第一土工膜;所述倒置沟体包括沟顶与两侧的侧壁,所述沟顶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倒置沟体两侧及下方设有一体成型、轴向截面为U型的第一土工膜,所述第一土工膜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所述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沿所述倒置沟体走向设置,所述倒置沟体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顶部高度不低于所述倒置沟体的高度;所述倒置沟体与其正下方的一部分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构成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
可选的,排水沟有来水的一侧设有PVC排水管,PVC排水管的坡度α=8~12%,PVC排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PVC排水管的进水端设有碎石反滤包。
可选的,所述第一土工膜与垃圾堆体封场防渗层的第二土工膜焊接相连;所述第一复合土工网与垃圾堆体封场防渗层中的第二复合土工网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倒置沟体走向上每隔10m设有沉降缝。
可选的,所述侧壁厚度为200mm,沟顶厚度为200mm;沟顶的排水孔间距为40mm,排水孔宽400mm、长200~300mm。
可选的,所述倒置沟体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顶部高度与所述倒置沟体的高度相同,且均与地面平齐。
可选的,所述碎石反滤包的大小为300mm×300mm×30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土工膜厚度为1.0~1.5mm,所述第一复合土工网厚度为 5.5~7mm。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对垃圾堆体的沉降具有适应性,有效避免排水沟开裂,可以长期保证排水沟的完整性和排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沟及垃圾堆体封场覆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05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衣物风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速磁浮交通纵横梁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