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2386.5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0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36 | 分类号: | E05B83/36;E05B77/00;E05B85/00;E05B85/20 |
代理公司: | 32104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锁体 保险机构 锁体 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 外部 二次保险 紧急锁止 开门 保护罩 外锁体 灯光报警提示 传感器连接 连接传感器 乘客 灯光报警 防护隔离 解锁功能 移动设置 报警器 驾驶区 门锁 按钮 解锁 锁扣 锁舌 锁止 非法 报警 救援 | ||
1.一种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包括锁体,所述锁体一侧设置锁扣(11),所述锁体分为外锁体(1)和内锁体(2),所述外锁体(1)上转动安装外旋转把(4),所述内锁体(2)上转动安装内旋转把手(3),所述内锁体(2)中移动设置锁舌(15),所述锁舌(15)一侧与所述内锁体(2)之间设置弹出弹簧(17),所述外旋转把(4)一端连接转轮(16)一端,所述转轮(16)能够带动所述锁舌(15)移动,所述内旋转把手(3)一端连接所述转轮(16)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体(2)上安装内保险机构,所述外锁体(1)上安装外保险机构,所述外保险机构外设置保护罩(10),所述保护罩(10)连接传感器(9),传感器(9)连接报警器(8),所述内锁体(2)上安装二次保险机构,所述内保险机构具有保险位置,当内保险机构位于保险位置时能够使所述锁舌位于弹出状态时不受所述内旋转把手(3)或外旋转把(4)的控制,所述外保险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内保险机构,所述二次保险机构能够使所述内保险机构在位于保险位置时不受所述外保险机构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险机构包括内保险旋钮(5),所述内保险旋钮(5)转动安装在所述内锁体(2)上,所述内保险旋钮(5)中部连接转板(14),所述转板(14)滑动连接锁止板(13),所述锁止板(13)上端为锁止部(1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转板(14)上设置销(18),所述锁止板(13)中开有升降腰槽(13-2),所述升降腰槽(13-2)中滑动连接所述销(18)。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险机构包括外解锁旋钮(6),所述外解锁旋钮(6)转动安装在所述外锁体(1)上,所述外解锁旋钮(6)与所述内保险旋钮(5)端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保险机构包括卡簧(19),所述卡簧(19)设置在所述内锁体(2)下端,所述卡簧(19)内滑动设置急锁止按钮(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急锁止按钮(12)从上之下依次为抵部(12-1)、解锁槽(12-2)、过渡圆弧部(12-3)、锁止槽(12-4)、手柄部(12-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19)为U形,所述卡簧(19)两端为固定部,所述卡簧(19)中间为变形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15)中部为内旋转把手孔(15-1),所述锁舌(15)左侧边为弹簧抵边(15-2),所述弹簧抵边(15-2)下方为锁止板挡边(15-6),所述锁舌(15)右侧为插入部(15-3),所述锁舌(15)上设置转动凸台,所述转轮(16)上设置转轮转动凸台,所述转轮转动凸台与所述锁舌(15)15上设置的转动凸台相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弹簧(17)为压缩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23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