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2441.0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1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从峰;杨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0 | 分类号: | H05B45/30;H05B45/50;H05B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学彪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驱动器 | ||
一种LED驱动器,包括:导电螺钉、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有过压保护接地端,驱动电路中除去过压保护电路的其他部分的接地端为寻常接地端,在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上,过压保护接地端与寻常接地端没有相连;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上设置有贴片螺母,过压保护接地端连接到贴片螺母上。机壳设置有导电螺钉的穿孔,导电螺钉穿过穿孔,与贴片螺母相连。当LED驱动器在进行耐压测试时,可以从所述机壳外部拆除导电螺钉,也即断开了过压保护电路接地端与寻常接地端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LED驱动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器设备在浪涌情况下不被损坏,通常在电器设备的输入端设置有过电压保护电路,比如为了不被雷击所损坏而设计的防雷电路;LED驱动器通常采用连接于供电电源与地之间的共模防雷电路;所述共模防雷电路一般采用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为了保证其防雷效果,所述气体放电管的耐压不能太大。但是所述LED驱动器还需要经过耐压测试,为了保证耐压测试通过,需要选取成本较高的所述气体放电管,因其放电电压往往较大,可以防止在测试过程中被损坏。
为了解决所述气体放电管耐压与成本之间的取舍问题,目前通常在耐压测试时将所述共模防雷电路与地断开,只对所述LED驱动器的主要电路进行测试;但是,现有技术中所述共模防雷电路的接地端都是连接在所述LED驱动器的导电机壳内部,所述导电机壳再连接到地,想要断开所述共模防雷电路与地之间的连接,需要拆开所述导电机壳才能实现,这将会使得测试步骤繁琐,并且增加测试成本,尤其是进行了灌胶处理的驱动器,并且有可能损坏其他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驱动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步骤繁琐及气体放电管选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驱动器,包括:导电螺钉、机壳、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有过压保护接地端,所述驱动电路中除去过压保护电路的其他部分的接地端为寻常接地端,在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上,所述过压保护接地端与所述寻常接地端没有相连;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上设置有贴片螺母,所述贴片螺母是导电的,所述过压保护接地端连接到所述贴片螺母上。
优选的,所述过压保护电路为共模防雷电路。
优选的,所述机壳设置有穿线孔,LED驱动器的输入线、输出线和调光线穿过穿线孔,与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驱动电路相连。
优选的,所述机壳为导电机壳,导电机壳设置有所述导电螺钉的穿孔,导电螺钉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贴片螺母相连,导电机壳与所述寻常接地端相连;这样,导电机壳通过导电螺钉和贴片螺母连接到过压保护接地端;同时,导电机壳与所述寻常接地端相连;所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过压保护接地端与寻常接地端以及与导电机壳相连,过压保护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LED驱动器在进行耐压测试时,可以从所述导电机壳外部拆除导电螺钉,也即断开了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接地端与寻常接地端以及与导电机壳的连接,无需现有技术中拆开导电机壳的步骤,即可实现所述LED驱动器内驱动电路的耐压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步骤繁琐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贴片螺母,所述第二贴片螺母是导电的,所述寻常接地端连接到所述第二贴片螺母上,所述贴片螺母和所述第二贴片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板的正反两面,所述机壳设置有所述导电螺钉的穿孔,导电螺钉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贴片螺母和所述第二贴片螺母相连;所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贴片螺母和第二贴片螺通过导电螺钉相连,将过压保护接地端与寻常接地端连接在一起,过压保护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LED驱动器在进行耐压测试时,可以从机壳外部拆除导电螺钉,也即断开了贴片螺母和第二贴片螺母的连接,从而将过压保护接地端与寻常接地端分开,无需现有技术中拆开机壳的步骤,即可实现所述LED驱动器内驱动电路的耐压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步骤繁琐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2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