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化二噁英烟气的垃圾焚烧炉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386960.4 申请日: 2019-03-26
公开(公告)号: CN210291891U 公开(公告)日: 2020-04-10
发明(设计)人: 黄琳;梁光文;赵建成;陈小松;袁志锐;陈湘清;罗巍鑫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万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23G5/12 分类号: F23G5/12;F23G5/04;F23G5/16;F23G5/44;F23G5/46;F23J15/02;F23J15/04;F23J15/06
代理公司: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代理人: 王闯
地址: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净化 二噁英 烟气 垃圾 焚烧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二噁英烟气的垃圾焚烧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垃圾进料口、烟气余热烘干室、烟气燃烧室(3)、垃圾二次燃烧室(4)及灰渣室,在烟气燃烧室内设置垃圾一次燃烧室(6),垃圾一次燃烧室具有透气罩体,在烟气燃烧室外设置烟气急冷室与烟气净化机,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垃圾燃烧室及其带漏孔的隔板、烟气急冷室与烟气净化机及电控系统等结构设计,经过垃圾二次燃烧彻底裂解、高温无害分解、烟气急冷、烟气除尘、吸附等工序,能够对烟气进行循环燃烧与余热利用,对废气中的二噁英有效净化,排放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除尘效果好,焚烧后的烟气先经过预降温才进入除尘箱中,能够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环保检测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二噁英烟气的垃圾焚烧炉,属于小型垃圾焚烧炉二噁英烟气净化领域,尤其适用于乡镇及农村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所产生烟气的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二噁英是一类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人们熟知的剧毒物质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也是一级致癌物,并表现为人与动物的急性毒性。大气环境中二噁英来源复杂,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汽车尾气,焚烧生产等(包括医疗废物焚烧、化工厂的废物焚烧,生活垃圾焚烧,燃煤电厂等。生活垃圾焚烧产生二噁英关注度最高,产生机理比较复杂,一般认为,生活垃圾焚烧低于800度,含氯垃圾不能完全燃烧,容易生成二噁英烟气,二噁英等有毒害的气体在705℃开始裂解,需850℃以上温度并保持2秒以上才能充分裂解完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所生产的垃圾数量非常巨大,垃圾焚烧炉是焚烧生活垃圾的主体设备,生活垃圾在炉膛内焚烧容易产生有毒有害尤其是含二噁英的废气,废气必须再由其它专门配套设备进行净化处理。

中国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颗粒物、重金属、HCl、SO2、NOX 和二噁英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大幅收紧,如颗粒物由80mg/Nm3收紧至20mg/Nm3,二噁英则由1ngTEQ/m3降低到0.1ngTEQ/m3,使国内现有绝大部分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尤其是二噁英净化都难于达标。要达标除了必须对排放烟气各类有毒有害污染物净化处理外,还必须对需焚烧处理的生活垃圾进行预处理与烟气二次高温焚烧,才能彻底去除废气中的二噁英。

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无法对烟气尤其是二噁英进行彻底处理,焚烧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较多,同时无法对烟气进行循环燃烧与余热利用,因此不方便后续的烟气净化设备处理有毒有害废气及粉尘,也无法对废气中的二噁英彻底净化,排放后也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部分处理设备烟气除尘效果差,焚烧后的烟气没有经过预降温直接进入除尘箱中,容易给净化设备造成损坏。针对上述问题,急需针对原有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工艺、设备结构及烟气净化工艺与设备的技术现状进行创新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二噁英烟气的垃圾焚烧炉,经过垃圾二次燃烧彻底裂解、高温无害分解、喷淋冷却系统、烟气除尘、吸附等工序,能够对烟气进行循环燃烧与余热利用,对废气中的二噁英有效净化,排放后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除尘效果好,焚烧后的烟气先经过预降温才进入除尘箱中,能够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环保检测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净化二噁英烟气的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在焚烧炉本体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垃圾进料口、烟气余热烘干室、烟气燃烧室、垃圾二次燃烧室及灰渣室,在烟气燃烧室内部设置垃圾一次燃烧室,垃圾一次燃烧室具有带孔透气的罩体,在烟气燃烧室的外部连通设置烟气急冷室,烟气急冷室与烟气余热烘干室连通,烟气余热烘干室与烟气净化机连通;

所述烟气余热烘干室内部设置挡料台阶,所述烟气余热烘干室的底部为开口式漏斗形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万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万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69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