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8096.1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0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文尚胜;李牧云;陈颖聪;李庆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61;G02F1/152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玻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导电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且依次层叠设置;两导电层选用ITO玻璃,电致变色层为三氧化钨层,电致变色层3与第二导电层4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封装的电致变色玻璃具有电解质层厚度可调,并且不存在漏液现象,封装效率高,电解液分布均匀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封装结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电致变色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无机电致变色玻璃,因为响应速度快,变色对比度高,循环寿命长正在迅速取代普通玻璃在玻璃外墙的应用。电致变色玻璃需要用到3V以内的直流电压源提供电压差,电源通过导电玻璃在电致变色层与电解质层两端产生电压差,电解质在压差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运动,阴离子向阳极运动。若是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结合了阴离子后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变色效果。在加上反向电压后,阴离子脱离电致变色材料,玻璃呈现另一种状态。
常规的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如图1,包括a(导电层),b(密封层),c(电解质层),d(电致变色层)和e(导电层),其中b与c在同一层,封装方法是采用硅胶在a和d之间形成夹层后将凝胶态电解质注射进夹层后再使用固化剂密封封装。
很明显采用这种封装方法的电致变色玻璃形成电解质层厚度由硅胶厚度决定,而电解液很容易在封装过程中泄露出来。在制造过程中,注射进的电解液容易在夹层形成气泡而影响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致变色玻璃封装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将电解质密封层合二为一的封装结构,该封装结构把电解质层与密封层合二为一形成另一种的电解质层。将原电解液与光固化树脂混合作为新的电解质成分,通过固化将电解液密封封装在电致变色层与导电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 和第二导电层。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采用ITO玻璃。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层为三氧化钨层。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层为NIO或Nb2O5层。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层与第二导电层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电解质层厚度为10-20μm。
所述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高氯酸锂、PMMA粉末和碳酸乙烯酯(PC)混合后与光固化树脂搅拌混匀作为电解质,将第一导电层表面涂覆电解质,然后在其上面依次覆盖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经过紫外光引发固化制得电致变色玻璃。
优选的,高氯酸锂、PMMA和PC的混合后与光固化树脂的质量比为5~20:1。
优选的,高氯酸锂、碳酸乙烯酯和PMMA的质量比为5:20:1。
优选的,光固化树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
优选的,所述导电层可选用ITO玻璃,电致变色层为三氧化钨层,或NIO、Nb2O5制成的电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与导电层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光固化树脂可以在320nm~350nm紫外光照射下5-20s固化。
优选的,固化过程中通过机械按压两导电层决定电解质层厚度。如使用游标卡尺固定后按压导电层得到对应厚度的电解质层。
电解质层与密封层合二为一的结构使电解质密封在固化后的树脂中不存在漏液问题,厚度也可人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8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PVC绝缘料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