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及羽绒羽毛床垫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0036.3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2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亮 |
主分类号: | A47C27/12 | 分类号: | A47C27/12 |
代理公司: | 32260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衬 短边 缝制 长边 充绒 防窜 剪口 胶合 本实用新型 充绒通道 两端开口 使用寿命 羽绒制品 长条形 缝制线 拐角 管形 拼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包括长条形的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第一立衬与第二立衬的缝制线为第一立衬短边D11;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二立衬短边D21具有夹角α。第一立衬长边L11与第三立衬长边L31缝制,第一立衬长边L12与第三立衬L32缝制;第三立衬与第一立衬缝制成为两端开口的管形。所述第三立衬的短边D31与第一立衬短边D11相同位置缝制在第二立衬上;在第一立衬短边D11上设置有剪口,所述剪口距离第一立衬短边D11大于等于2厘米。第一立衬和第二立衬形成隔绒结构,并形成90°拐角充绒通道。本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多个拼合(缝制或是热胶合或是其他方式固定方式)在羽绒制品内形成单独的充绒空间,保证使用寿命,有效的放置窜绒窜毛。
技术领域
新型涉及一种羽绒制品,具体是一种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及其羽绒羽毛床垫。
背景技术
料理在羽绒制品(尤其是羽绒床垫)中,立衬工艺是市面上主流加工制作工艺;以羽绒床垫为例,根据床垫厚度不同,羽绒床垫立衬在缝纫时,每一格的横、纵立衬交叉位置会留有周长为13-30厘米的充绒口,而这一格另一边(非充绒通道位置)横纵立衬交叉位置处的交口并未缝合,会留有一条5-15厘米的缝隙;充绒口缝隙和剪口是没有办法缝合的,这样就导致羽绒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窜绒的问题(羽绒会往一边跑或往两边跑,出现中间羽绒变少甚至没绒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个格的绒量不均匀),而这种传统立衬工艺制作的羽绒床垫使用几年就会出现窜绒现象,影响正常使用。
羽绒羽毛床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和羽毛,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朵,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采用现有技术的立衬工艺将出现窜绒问题,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的充绒隔绒结构,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立衬工艺,防止羽毛羽绒窜出,让羽绒制品(羽绒垫)使用寿命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包括长条形的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所述第一立衬短边为D11、D12,所述第一立衬长边为L11、L12;所述第二立衬短边为D21、D22,所述第二立衬长边为L21、L22;所述第三立衬短边为D31、D32,所述第三立衬长边为L31、L32。
其中,第一立衬与第二立衬缝制垂直缝制,符合以下条件:第一立衬与第二立衬的缝制线为第一立衬短边D11;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二立衬短边D21具有夹角α,第一立衬短边D11在第二立衬短边D21上的投影与第二立衬短边D21等长。
第三立衬与第一立衬平行缝制,符合以下条件:第一立衬长边L11与第三立衬长边L31缝制,第一立衬长边L12与第三立衬L32缝制;第三立衬与第一立衬缝制成为两端开口的管形。
所述第三立衬的短边D31与第一立衬短边D11相同位置缝制在第二立衬上;在第一立衬短边D11上设置有剪口,所述剪口距离第一立衬短边D11大于等于2厘米。
通过以上结构使第一立衬和第二立衬形成隔绒结构,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缝制之后从形成具有90°拐角的充绒通道。
进一步的: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三立衬短边D31具有如下关系:D11=D31;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二立衬短边D21具有如下关系:D11≥D21;第一立衬长边与第三立衬长边具有如下关系:
进一步的:夹角α的角度小于等于90°。
一种羽绒羽毛床垫,所述床垫包括外罩以及位于外罩内的内衬,所述内衬通过以上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分隔为多个充绒隔绒空间,每一空间内充满羽绒和或羽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亮,未经朱明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00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