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6515.6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7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3/46;H02K33/00;G02B7/04;G03B1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 镜头驱动装置 线头 音圈马达 载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 换向柱 摄像头模组 方向设置 镜头移动 邻接处 平面的 绕线层 上侧面 圆孔 侧面 镜头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属于摄像头模组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搭载镜头的载体圆孔,用于绕线的绕线平面,绕线平面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改变绕线方向的换向柱,换向柱位置的侧面邻接处沿镜头移动方向设置有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贯穿绕线平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解决了当载体自下至上开始绕线、绕线层数为奇数时,开始线头、结束线头不在载体同一侧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头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线圈是马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马达的动力来源,线圈的匝数是影响马达驱动力的重要因素,在马达内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满足马达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大多设计者都采用增加线圈匝数来提升马达驱动力,从而保证马达的稳定性。
线圈的绕线方式,会采用多层结构的绕线方式,这就会存在绕线层数为奇数和偶数,当绕线层数为偶数层时,结束线头位置位于开始线头同一侧,当绕线层数为奇数层时,结束线头位置位于开始线头的另一侧,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不在载体的同一侧,为保证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位于同一侧,结束线头需拉到开始线头同一侧,这将会导致错线无法保证线圈尺寸,因此,解决绕线层数为奇数时的绕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音圈马达结构中,绕线的方式均为开始线头从载体下侧自下至上开始绕线,利用载体上设置的绕线缺口进行有效初始固定,而当绕线的方式变为开始线头从载体上侧自上至下进行绕线时,开始线头无法形成有效的初始固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音圈马达结构载体绕线方式当自上至下开始绕线时,无法对开始线头进行初始固定,开始线头、结束线头不能位于载体同一侧的难题,特提供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使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包括用于搭载镜头的载体圆孔,用于绕线的绕线平面,绕线平面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改变绕线方向的换向柱,换向柱位置的侧面邻接处沿镜头移动方向设置有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贯穿绕线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载体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点胶位、第一缺口和第二点胶位,第一凸起用于与上簧片缺口配合,第一点胶位用于粘接上簧片,第一缺口用于避让磁轭环的磁轭瓣,第二点胶位用于点阻尼胶;载体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三点胶位、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第二凸起用于载体向下最大行程时与底座接触,第三点胶位用于粘接下簧片,第二缺口用于装配感应磁石,第三缺口用于绕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第一点胶位、第一缺口、第二点胶位和第二凸起的数量为4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柱的高度高于绕线平面,所述第一凹槽的凹槽深度、宽度均大于绕线用线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磁石装填后在载体外周侧进行绕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在绕线层数为奇数时,开始线头从下往上经过第一凹槽,绕过换向柱,从载体上端开始绕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始线头不突出绕线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柱数量为1个,位于绕线开始位置。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音圈马达,解决了当绕线层数为奇数层时,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不能位于载体同一侧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6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