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片式锚索滑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8450.9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2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涛;师恩来;刘洋;刘卫东;季文君;牛小犇;邹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11004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娓娓<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槽 锚索 接长 首节 承接槽 端头帽 前端部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端面对接 节能环保 连接组件 头尾相接 循环利用 依次连接 由前至后 正对设置 重复利用 壁板 标准节 后端部 夹片式 抗拔力 前半部 上夹片 头端部 尾端部 下夹片 夹片 锚固 平行 堆放 保证 回收 施工 | ||
1.一种夹片式锚索滑槽,包括条形的滑槽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本体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端头帽(1)和滑槽节(2),所述滑槽节包括首节(21)和至少一节标准节(22),
所述端头帽为中空的柱体,端头帽的前端部端面为封闭的弧面(11),该弧面的顶端为尖端(12),端头帽的后端部端面开放,
所述首节(21)的前端部槽底具有与槽底平行并上下正对设置的夹片,包括上夹片(3)和下夹片(4),所述上夹片(3)和下夹片(4)的后半部分别与首节槽底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上夹片(3)和下夹片(4)的前半部形成承接槽,所述端头帽的后端部壁板插入承接槽内、与首节的前端部端面对接,
所述滑槽节(2)为管片,管片的横截面为1/3-1/2圆弧,圆弧所在圆的直径小于钻孔直径,所述滑槽节之间头尾相接接长,后一滑槽节(2a)的头端部与前一滑槽节(2b)的尾端部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帽(1)的材质与滑槽节的材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节由圆管直接切割形成,所述圆管为PVC管或者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节由薄钢板弯折或者预制形成,管片的两道上端向内形成收口(1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连接螺栓(5),后一滑槽节(2a)头端部的槽底下侧压叠至前一滑槽节(2b)尾端部的槽底上侧并上下贴合,滑槽节的头、尾端部压叠位置均开有连接螺栓孔,两个连接螺栓孔上下对齐并通过贯穿的连接螺栓(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5)包括螺杆(51)和螺帽(52),所述螺帽(52)为圆帽,螺帽(52)紧固至后一滑槽节(2a)的内壁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螺栓(7)和背板(8),后一滑槽节(2a)头端部的槽底下侧压叠至前一滑槽节(2b)尾端部的槽底上侧并上下贴合,
所述背板(8)为一段钢板,背板(8)的后端与后一滑槽节(2a)压叠位置后侧的外壁表面焊接,背板与后一滑槽节(2a)之间形成开口朝前的承接开口(9),所述前一滑槽节(2b)的尾端部插入该承接开口(9)内,所述前一滑槽节(2b)的尾端部压叠位置和对应的背板位置上均开有限位螺栓孔,两个限位螺栓孔上下对齐并贯穿有限位螺栓(7),限位螺栓(7)的前端顶紧至后一滑槽节(2a)的外壁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法兰板、法兰螺栓(6)和保护板,后一滑槽节(2a)与前一滑槽节(2b)的连接端端面对齐,
所述法兰板与滑槽节同宽、与滑槽节的底部垂直,包括前法兰板(16)和后法兰板(17),前法兰板(16)固定连接在前一滑槽节(2b)的尾端部,后法兰板(17)固定连接在后一滑槽节(2a)的头端部,前法兰板(16)和后法兰板(17)上分别开有法兰螺栓孔,两块板上的法兰螺栓孔对齐并通过贯穿该孔的法兰螺栓(6)紧固,
所述保护板与滑槽节同宽并倾斜设置,包括前保护板(10)和后保护板(15),前保护板(10)的两端分别与前法兰板(16)的外端和前一滑槽节(2b)的表面连接形成围合保护空间,后保护板(15)的两端分别与后法兰板(17)的外端和后一滑槽节(2a)的表面连接围合保护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片式锚索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节(2)的长度为5m-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84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园林设计生态护坡
- 下一篇:一种钢吊箱围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