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9193.0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9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邱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02 |
代理公司: | 41110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振东 |
地址: | 45005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管 双腔引流管 主引流管 流速控制阀 引流 锥形气囊 注药 冲洗 医务人员工作量 胸腹腔引流管 背靠背 本实用新型 单腔引流管 患者创伤 贴紧皮肤 尾端分开 穿刺 可控制 伤口处 引流袋 脱出 卡扣 可控 渗液 贴合 尾端 阻塞 膨胀 痛苦 | ||
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包括由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构成的双腔引流管,主、副引流管截面均为半圆形、背靠背贴合在一起形成截面为圆形双腔引流管,主、副引流管尾端分开并分别设有卡扣,在主引流管的尾端设置有流速控制阀;在双腔引流管锥形气囊。利用本双腔引流管可避免单腔引流管阻塞而需要重新穿刺更换引流管的发生,既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并可通过主引流管持续引流,副引流管持续冲洗或者注药;锥形气囊膨胀后可贴紧皮肤,既能防止引流管脱出,又能避免伤口处向外渗液;流速控制阀可控制引流速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固定良好,流速可控,方便冲洗注药,对患者创伤小,不需要反复更换引流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胸外科、呼吸内科和肿瘤内科常有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者气胸需要放置胸腔或者腹腔引流管。引流管的目的是引流积液、积血或者积气,促进肺复张及减轻压迫症状。传统的引流管没有固定装置,胶带固定在皮肤上容易因皮肤油脂皮屑或者无意牵扯导致脱落,部分需要在穿刺点将引流管缝合至皮肤上,给患者带来疼痛、活动障碍和穿刺点伤口延迟愈合等。传统的引流管多为单腔软管,管腔细,引流管易被渗出物、血凝块或者脓液阻塞,导致需要拔除引流管并再次穿刺置管,而再次穿刺置管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穿刺风险、增加感染机会及增加医疗费用。传统的引流管没有流速控制装置,胸腹腔积液量大时易出现短时间放出大量胸腔积液或者腹腔积液,导致急性肺水肿或者诱发肝性脑病等。部分患者因积液量大,胸腔或者腹腔内压力大,导致穿刺点持续有向外渗液,需要医务人员局部按压减少渗出及反复局部换药。传统的引流管为单腔,需要冲洗胸腹腔或者注药时需要断开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连接,冲洗或者注药后再连接引流袋,不方便医务人员操作且增加感染风险。
中国专利虽然也公开了多个双腔结构的胸腹腔用引流管,但其所称的双腔是指一个腔是用于向气囊充气或充水,并不能利用双腔进行引流的同时用于冲洗或注药;有的双腔则是将两个引流管放置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引流而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传统引流管存在的缺陷、基于上述双腔结构引流管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包括由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构成的双腔引流管,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截面均为半圆形、背靠背贴合在一起形成截面为圆形双腔引流管,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尾端分开并分别设有卡扣,在主引流管的尾端设置有流速控制阀;在双腔引流管部距引流管前端10-12cm处设有充气后呈锥形的气囊,气囊上连接有充气管;在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前部的弧形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引流侧孔;在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的背靠背贴合面的外缘管壁上设有长度刻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腔引流管头端为钝头圆锥状,便于引流管的置入及前移。
所述引流侧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流速控制阀卡装在主引流管尾部,用于调节引流速度;该流速控制阀包括螺纹滚轮与承压板组成,主引流管从滚轮与承压板之间的间隙穿过,其构造与目前医院输液时输液管上所用的流量调节器相同。
截面为半圆形的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的直径均为4-6mm,两管贴合后形成相应直径的整体为圆形的胸腹腔引流管。截面为半圆形的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可通过粘接方式背靠背贴合在一起。
所述双腔引流管的材质为PVC塑料或硅胶,并符合医用标准。
双腔引流管中主引流管与副引流管相贴合部分长度为15cm,主引流管和副引流管尾端分开并分别设有卡扣,主引流管总长度18cm,副引流管总长度16cm,卡扣可以封闭引流管以避免积液外流以及外界空气进入胸腹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9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球囊固定胆道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Y型单双复合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