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腧穴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9418.2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1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哲;冯雯琪;李晓屏;廖堂宇;周钰;梁津华;何蕾;陶俊;赵泳超;刘超;蔡何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代述波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腧穴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腧穴针,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垂直的针体和固定在针体下端的针尖,且针尖向针体的一侧弯折;所述针体内开设有容药腔,且针尖为空心结构,针尖的内部与容药腔连通;所述针尖的尖部还开设有与针尖内部贯通的出药孔;所述容药腔内安装有活塞,且针体上还安装有推动活塞上下移动的压杆。本实用新型使药物的能快速作用到挑治部,使药物效果大大提高;同时,使在挑治的同时实现上药,使人们不需要进行额外上药,使用更加方便,大大节约了治疗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腧穴针。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瑰宝,是中医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能直接作用于经络腧穴。传统的针灸针是用不同金属材质所制成,一般由针体、针尖、针柄三部分构成。由于人体皮下结缔组织有丰富的神经,采用挑治的方式痛感强烈,不仅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极差,且挑治后敷药治疗的效果也较差,因此针灸针在治疗过程中一般只进入皮下组织,不进入真皮层。
但目前使用的针灸针功能单一,在使用过程中只能用于挑治,且在挑治完成后需医护人员对挑治部位进行上药,不仅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复杂,且使治疗时间大大加长;同时,由于在挑治再对挑治部位进行上药,因此,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腧穴针,使挑和治一体,通过在挑治的同时应用药物,从而使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效果好,操作方便快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腧穴针,包括垂直的针体和固定在针体下端的针尖,且针尖向针体的一侧弯折;所述针体内开设有容药腔,且针尖为空心结构,针尖的内部与容药腔连通;所述针尖的尖部还开设有与针尖内部贯通的出药孔;所述容药腔内安装有活塞,且针体上还安装有推动活塞上下移动的压杆。
进一步的,所述针体上还安装有沿轴向排布的透明观察窗,且透明观察窗上还具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呈“7”状,且压杆的垂直部与活塞固定;所述针体上还开设有沿轴向排布的通槽,且压杆的水平部贯穿通槽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的长度小于压杆垂直部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呈垂直状,且压杆的上端贯穿针体的上端向外延伸;所述压杆的上端还固定安装有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针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针尖的尖部位于同一侧;所述凹槽的下端还铰接设置有可折叠的透明扇形翼,透明扇形翼的半径大于针尖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长度不小于透明扇形翼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针体的上端还设置有针柄环。
进一步的,所述出药孔至少为一个,且多个出药孔均匀排布在针尖的尖部。
进一步的,所述针尖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为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挑治过程中,当挑治完毕后,能快速的推动压杆,使活塞在容药腔内向下移动,从而使容药腔内药物能通过针尖尖部的出药孔直接作用到挑治部,使药物的能快速作用到挑治部,使药物效果大大提高;同时,使在挑治的同时实现上药,使人们不需要进行额外上药,使用更加方便,大大节约了治疗时间;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挑治过程中,通过拉动压杆使活塞在容药腔内向上移动,从而将挑治处产生的液体通过出药孔抽入到针尖内,以此实现对标本的采集。
通过在针体上透明观察窗,使人们在使用人们在使用腧穴针过程中,能随时对容药腔内的药物进行观察,方便随时对容药腔内的药物量进行观察,方便人们在挑治过程中能及时上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市中医医院,未经宜宾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9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性高的包装打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翻转式吸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