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电站中新型体型的泄水道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9526.X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1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曹长冲;刘昌栋;李晖;杨艳;杜江;张晓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9/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焦磊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电站 新型 体型 泄水 底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电站中新型体型的泄水道底板,包括底孔堰面,所述底孔堰面为抛物线型曲面;以底孔堰面顶部一点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原点所在的抛物线方程为Y=—X2/84.681;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堰顶附近的负压问题,改善了闸室段的水流流态,减少泄水道底板发生的损坏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泄水道改进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水电站中新型体型的泄水道底板。
背景技术
泄水道底板现行体型采用的是折坡形式,由于该种底板体型设计不合理加之长年运行未得修护,泄水道底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泄水道内水流流态不良,堰顶局部存有负压,数值在-2.93×9.81kPa~-6.13×9.81kPa之间,出闸水流底流速最大可达17.68m/s,泄水道底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蚀、冲蚀损坏,据电站工作人员估计,破坏坑见图12,其最大深度约0.7m,体积约80m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电站中新型体型的泄水道底板,解决堰顶附近的负压问题,改善闸室段的水流流态,减少泄水道底板发生的损坏现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电站中新型体型的泄水道底板,包括底孔堰面,所述底孔堰面为抛物线型曲面。
优选地,以底孔堰面顶部一点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原点所在的抛物线方程为Y=—X2/84.681。
优选地,所述底孔堰面中部还设有中墩,底部还设有底墩。
优选地,所述底孔堰面顶部与底部落差为10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的底孔堰面由原先的折线型平面改为抛物线型曲面后,消除了堰顶附近的负压,从而避免了堰顶附近的空蚀破坏;堰面采用抛物线型曲面结构是有效可行的;另外本专利提出了最佳泄水道底板体型,即抛物线方程为Y=—X2/84.681所对应的抛物线型曲面结构,其成功地解决了现行直线折坡体型中存在的堰顶附近的负压、泄水道内流态不良的问题,并同时提高了消能率,消能充分,下游河床无明显冲淤,该体型现已被工程采纳。
附图说明
图1为直线折坡型泄水道底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抛物线型曲面Ⅰ型泄水道底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抛物线型曲面Ⅱ型泄水道底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直线跌坎型泄水道底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抛物线型曲面Ⅲ型泄水道底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对应的流态图及压强分布图;
图7为图2所对应的流态图及压强分布图;
图8为图3所对应的流态图;
图9为图4所对应的流态图;
图10为图5所对应的流态图;
图11为图2增加中墩和底墩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现有的泄洪底孔压强及空蚀损坏分布图;
图中,底孔堰面1、中墩2、底墩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12所示,一种水电站中新型体型的泄水道底板,包括底孔堰面1,所述底孔堰面1为抛物线型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95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标贴用切边机
- 下一篇:一种妇产检查用阴道分泌物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