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烯加热膜温针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9717.6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2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珍;熊万娜;马晓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爱珍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A61N5/06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来临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加热 针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医疗理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加热膜温针刺,包括外壳、直流电源、电源开关、石墨烯加热膜电极、石墨烯加热膜、外套和内衬套,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温针灸的医疗功效,具备普通电子温针灸的优点:无烟无灰、控温精确、针柄负荷小;而且体积更加精巧,可使用普通低压直流电供电,兼具有石墨烯的远红外光波治疗湿寒,加速血液循环,激发细胞活力,放松肌肉,缓解身体酸痛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石墨烯加热膜温针刺。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其中有一种方法称为温针灸,即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
传统的温针灸有以下缺点:1、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有时需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2、并且针柄燃烧艾叶时会产生烟雾和灰烬,污染室内环境。3、针体温度不可控,加热时间不可控,4针柄的负荷太重,不利于医生施针。
近年来,随着电子微型化的发展,市面出现了通过电子加热针柄的方法实现了传统温针灸的效果的装置,即电子温针灸仪等设备装置。
在温针灸领域,也查寻到多种关于温针灸装置的专利信息,例如:
1. 智能控温针灸治疗仪;专利号:CN201110383159.2;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浦东分院; 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 上海嘉彤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控温针灸治疗仪,包括电源模块、液晶触摸屏、触摸屏控制器、模拟艾灸温度曲线的电子温控元件和用于插入针灸针柄部进行加热的加热头,电子温控元件由相互通讯连接的系统控制模块和加热驱动模块构成,系统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和触摸屏控制器通讯连接;液晶触摸屏和触摸屏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设置加热头的加热时间和温度循环周期,并在工作时显示加热头的温度变化及加热时间;加热头通过导线和加热驱动模块连接;系统控制模块和加热驱动模块控制加热头的温度变化范围为30℃-59℃。本发明能有效模拟艾灸手法变化和艾炷的温度变化,保持连续的、变化的热刺激状态,避免人体感受装置产生快速-慢速适应现象,提高临床疗效。
2. 一种台式电子灸治疗仪;专利号:CN201220501583.2;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为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对人体穴位进行灸疗的台式电子灸治疗仪,包括电控装置、灸疗装置、控制面板、供电装置和主机外壳,各个装置通过若干导线来连接。台式电子灸治疗仪根据中医灸法原理,结合现代微电子、远红外、低温雾化等技术研制而成,控制面板在线显示自主设置及灸疗时间和灸疗温度,灸疗结束指示灯和报警声双重提示功能。双重过温保护的灸头,通过控制面板发送指令工作,温度连续可调。升温快的灸头对人体穴位具有远红外和磁疗功效,每个灸头可实现直接灸、隔物灸、温针灸等系列灸法。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台式电子灸治疗仪,实现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多穴同灸等功能,疗效更佳,适用于中医人体穴位艾灸治疗。
3. 温针灸仪;专利号:CN92233821.3;申请人:王海华、陈韶华;
摘要:本温针灸仪属于一种电子控制热脉动式中医针灸仪。其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强热效应和热刺激,克服极化效应而引起疗效下降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由可控脉动电加热器和电热针等组成。其中加热器电路安装在仪器的外壳内,面板上设有温度显示、幅值调节和脉动周期调节等。针温设定范围为(40~80)℃,脉动周期为(6~120)秒内连续可调。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中医针灸的科研和临床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爱珍,未经张爱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97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