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0603.9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8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章小和;郑瑞建;陈少棉;陈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3B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遮光结构 下玻璃基板 摄像孔 遮光胶 本实用新型 背光模组 侧壁顶端 结构稳定 显示模组 背板 漏出 贴附 铁框 震荡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设置遮光结构与下玻璃基板连接,使得遮光结构同时贴附在摄像孔侧壁顶端与显示模组的下玻璃基板上,结构稳定,遮光结构不易脱落;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背板厚度较薄,遮光胶与铁框无法很好的固定住,遮光胶容易起翘,运输或震荡容易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产生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周围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屏幕显示占比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手机的产品迅速充斥市场。目前比较新颖的全面手机结构,是在显示屏中间挖孔,放置摄像头,但此种结构显示模组孔周边有漏光风险,影响摄像头使用。
目前,由于电子设备的结构追求极致薄,铁框的厚度采用的是0.1mm,即遮光胶与铁框的粘贴只有0.1mm,遮光胶与铁框无法很好的固定住,遮光胶容易起翘,运输或震荡容易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产生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周围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设置遮光结构与下玻璃基板连接,使得遮光结构同时贴附在摄像孔侧壁顶端与显示模组的下玻璃基板上,结构稳定,遮光结构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摄像头、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下玻璃基板;所述摄像头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的侧壁顶端贴附有与下玻璃基板连接的遮光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遮光结构加厚至与下玻璃基板连接,使得遮光结构同时贴附在摄像孔侧壁顶端与显示模组的下玻璃基板上,结构稳定,遮光结构不易脱落,避免因遮光结构脱落导致漏光。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遮光结构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遮光胶以及第二遮光胶;所述第二遮光胶位于摄像孔侧壁顶端;第一遮光胶位于第二遮光胶与下玻璃基板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遮光结构设置成遮光胶上下层叠的形式,便于根据不同具体尺寸的显示装置,灵活设计遮光结构。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与光学膜组;所述摄像孔贯穿所述背光模组;背板向摄像孔内弯折形成摄像孔的侧壁。
采用上述结构,背板向内弯折作为摄像孔的侧壁,侧壁不透光,避免漏光,结构简单,避免引入其他结构。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从上至下的上偏光片、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在摄像孔处设有开口。
采用上述结构,下偏光片在摄像孔处设有开口,避免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经过下偏光片中发生反射和折射,从摄像孔上方漏出,造成摄像孔漏光。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遮光胶的厚度与下偏光片的厚度相等。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遮光胶与下偏光片的厚度相等,下偏光片上方不会留有缝隙,防止显示装置发生撞击时,导致下偏光片移位。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遮光胶与第二遮光胶的上下两侧均具有粘性。
采用上述结构,两侧均具有粘性的遮光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摄像孔侧壁顶端且与下玻璃基板相接触连接,结构稳定,遮光结构不易脱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遮光胶与第二遮光胶为深色泡棉胶或深色双面胶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结构, 深色的遮光结构避免下偏光片处漏光至摄像孔周围。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包括入光区;所述入光区是透明的,所述入光区与摄像孔对应,用于透过外界光线便于摄像头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06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光学装置及偏振片
- 下一篇: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