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存运钢桁梁杆件的马凳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0642.9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0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安晨光;林再志;王宏毅;盖青山;李峰宇;张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梁 主梁 固接 斜梁 钢桁梁杆件 斜支撑杆 主桁架 上端 横架 拼装 正对 翻身 本实用新型 过程产生 交叉布置 杆件 马凳 竖向 冲击力 承载 灵活 施工 运输 | ||
一种用于存运钢桁梁杆件的马凳,它涉及一种马凳,它包括主桁架、横架和斜支撑杆;所述主桁架包括两个主梁、两个支梁和两个固定斜梁;两个主梁水平正对布置,两个支梁竖向正对布置,两个支梁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梁上,两个固定斜梁交叉布置在两个支梁之间,且两个固定斜梁的两端分别与支梁的上端和主梁固接;两个支梁的上端固接有横架,每个支梁与主梁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斜支撑杆。本实用新型操作灵活方便,能够承载钢桁梁杆件翻身过程产生的冲击力,便于杆件进行翻身后运输至拼装现场进行拼装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凳,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存运钢桁梁杆件的马凳,属于桥梁工程建设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一联钢桁结合梁,主桁采用三角形桁式,钢桁梁上弦杆结构为T型结构,构件倒运的难点是上弦杆,构件需要翻身后装车倒运至拼装支架处,因为构件比较重,塔吊无法承载构件翻身过程产生的冲击力。因此,构件翻身后需要马凳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存运钢桁梁杆件的马凳,该马凳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解决了塔吊无法承载构件翻身过程产生的冲击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存运钢桁梁杆件的马凳包括主桁架、横架和斜支撑杆;
所述主桁架包括两个主梁、两个支梁和两个固定斜梁;
两个主梁水平正对布置,两个支梁竖向正对布置,两个支梁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梁上,两个固定斜梁交叉布置在两个支梁之间,且两个固定斜梁的两端分别与支梁的上端和主梁固接;两个支梁的上端固接有横架,每个支梁与主梁之间布置有与二者固接的斜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横架包括两个工字钢,两个工字钢的腰竖向平行设置,且两个工字钢的腿固接在一起,两个工字钢的两端分别与支梁上端固接。
进一步地,支梁与主梁焊接连接,固定斜梁两端分别与支梁和主梁焊接连接,支梁与横架焊接连接,支梁与主梁分别与斜支撑杆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的完成钢桁梁杆件运输施工,通过采用主桁架、横架和斜支撑杆焊接成的马凳,可直接把翻身后的钢桁梁杆件运输到施工场地,解决了塔吊无法承载钢桁梁杆件翻身过程产生的冲击力,而在后场对杆件进行翻身后运输至拼装现场进行拼装施工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近似“7”型或“「”型大型杆件的存放及运输;采用此马凳施工具有加工周期短、节约材料、安全高效、操作灵活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图5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存运钢桁梁杆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存运钢桁梁杆件的马凳包括主桁架1、横架2和斜支撑杆3;
所述主桁架包括两个主梁11、两个支梁12和两个固定斜梁13;
两个主梁11水平正对布置,两个支梁12竖向正对布置,两个支梁12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梁11上,两个固定斜梁13交叉布置在两个支梁12之间,且两个固定斜梁13的两端分别与支梁12的上端和主梁11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06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绞线穿锚前临时定位叉
- 下一篇:一种T梁现浇横隔板钢筋绑扎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