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及压铸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1875.0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6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银光钰源轻金属精密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11429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会敬<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渣包 排气槽 出口端 入口端 排溢系统 独立式 集污槽 压铸模具 排气效果 腔内气体 设计结构 生产效率 有效收集 质量成本 溢流口 油污 导出 夹杂 排出 适配 申请 模具 减速 堵塞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及压铸模具;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包括:集渣包,其入口端与相适配模具的溢流口连接;过渡排气槽,其入口端与集渣包的出口端连接,用于对集渣包出口端排出的气体进行减速并导出;集污槽,其入口端与过渡排气槽的出口端连接,集污槽的出口端与排气槽的入口端连接。本申请的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及压铸模具,通过过渡排气槽以及集污槽的设置,能有效收集型腔内气体夹杂中的油污,在不影响现有设计结构排气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排气槽的堵塞,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质量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压铸模具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及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压力铸造原理就是在必要条件下进行的空间置换的过程,在铸造时,金属液填充至模具型腔,将模具型腔内的空气置换出去;因此,模具在设计时,空气排出通道的设计至关重要,此部分即为压铸模具的排溢系统。排溢系统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良好的排溢系统,能够在金属液快速填充型腔过程中,使得模具型腔内的气体迅速排出,并能实现全自动化的连续生产,并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符合客户的需求,提高成品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现有的模具排溢系统设计种类很多,比如独立式集渣包排气、搓衣板集中排气、抽真空式等等,虽然排溢系统形式不同,但是作用一样;根据目前使用最多的三类排溢系统中的占比,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设计的模具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是通过模流分析,在金属液填充末端或者填充过程中易产生涡流的部位设置排溢系统。
压铸填充过程是通过压铸机压射机构,将金属液由料筒推入模具型腔,将料筒及模具型腔内气体通过溢流口、集渣包、经排气槽排出,完成整个的置换过程。在金属液充填之初,需要通过润滑颗粒或者压射头润滑油对压铸机压射机构的压射头进行润滑,并且为防止粘膜,还需要在模具表面喷的脱模剂等,这些物质在金属液高温的情况下,会迅速气化,部分没有气化的物质会随着充填过程进入模具型腔,并随气体经模具排溢系统排出。
在整个置换过程中,气体状态以及没有被气化的润滑剂等物质,在经过溢流口以及集渣包后,一部分应存在于集渣包内,还有一部分随着气体经过排气槽排出;但是,排气槽深度在0.10-0.15mm之间,并且随着距离模具型腔越来越远,模具温度也会逐步降低,这样在长时间连续生产中,由于从料筒以及模具型腔内被置换出来的气体夹杂着油污不能全部排出模具以外,极易残留在排气槽将其堵塞,造成排气不良。另外,气体会使得产品内部产生气孔,影响产品内部致密性,导致强度降低,特别有气密性要求的铸件,气密实验时导致泄露,致使产品不符合客户要求,频繁的清理会排气槽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影响自动化连续生产;模具温度不稳定,合格率下降,品质量不稳定,质量成本升高。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及压铸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包括集渣包和排气槽,所述集渣包的入口端与模具的溢流口连接,所述独立式集渣包排溢系统还包括:
过渡排气槽,所述过渡排气槽的入口端与所述集渣包的出口端连接,用于对所述集渣包出口端排出的气体进行减速并导出;
集污槽,所述集污槽的入口端与所述过渡排气槽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集污槽的出口端与所述排气槽的入口端连接。
可选地,从所述集渣包的出口端向所述排气槽的入口端方向,所述过渡排气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排气槽、第二排气槽以及第三排气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银光钰源轻金属精密成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银光钰源轻金属精密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1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七系铝合金小件及其压铸模具
- 下一篇:一种便于成形的动力电池铝壳冲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