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催化反应组件及后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2392.2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刘兴龙;闫娟;李俊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28;F01N3/021;F01N13/18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总成 后处理系统 催化反应 两路 缩口 操作空间 拆装维护 | ||
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催化反应组件,两路SCR分总成、DOC分总成和DPF分总成的端部均采用缩口设计。端部采用缩口设计,使两路SCR分总成、DOC分总成和DPF分总成拆装维护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能够缩小后处理系统总成横截面积。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催化反应组件的后处理系统。
本申请要求本申请人于2018年09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21623633.8、发明名称为“一种催化反应组件及后处理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特此予以声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处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催化反应组件及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机DOC-DPF-SCR总成即氧化催化器、柴油颗粒捕集器及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集合,用于对柴油机的尾气进行处理。
就现有技术而言,中、重型柴油机应用于国六阶段箱式后处理开发,为满足环保排放性能、耐久性能及配套空间的要求,需对后处理系统进行升级。DOC-DPF-SCR装置主要由进气端盖组件、排气端盖组件、催化反应组件、壳体组件、支架组件和集成线束六部分组成。
目前,现有技术方案实现了对DOC-DPF、SCR和尿素混合器的集成布置。在尿素混合后,SCR分两路布置,减小了长度方向尺寸。箱体侧面进气后进入DOC-DPF单元,完成氧化催化和颗粒捕集。气流通过连接堵盖进入混合器,同时喷射尿素,尿素喷雾与废气均匀混合。混合均匀的混合气体通过两路SCR完成对氮氧化合物(NOX)的催化转化,最终通过排气尾管排出气体。DOC-DPF-SCR装置上各组件的布置,对整车配套尺寸的宽度、高度方向的尺寸有较大限制,难以满足更多的配套需求。
因此,如何缩小催化反应组件尺寸,提高催化反应组件的空间利用率,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反应组件,能够缩小催化反应组件尺寸,提高催化反应组件的空间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催化反应组件的后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催化反应组件,包括两路SCR分总成以及相互连接的DOC分总成和DPF分总成,两路所述SCR分总成、所述DOC分总成和所述DPF分总成的端部均采用缩口设计。
优选的,上述的催化反应组件中,所述DPF分总成的前端与所述DOC分总成通过V型卡箍连接;
和/或,所述DPF分总成的后端连接有平卡箍。
优选的,上述的催化反应组件中,所述两路SCR分总成在与所述V型卡箍相对位置上设置有避让缩口。
优选的,上述的催化反应组件中,还包括箱体、尿素混合器和排气管,所述箱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DOC分总成和所述DPF分总成连接形成DOC/DPF分总成,所述两路SCR分总成分别为SCR第一单元支路和SCR第二单元支路;
所述DOC/DPF分总成和所述排气管分别布置于正方形的一组对角的两个角上;所述两路SCR分总成相对所述DOC/DPF分总成和所述排气管所在的对角线对称布置;所述尿素混合器相对所述DOC/DPF分总成和所述排气管所在的对角线对称布置;所述DOC/DPF分总成中的废气排出后进入所述尿素混合器;所述尿素混合器中的混合废气排出后进入所述两路SCR分总成,所述两路SCR分总成中的废气排入所述排气管。
优选的,上述的催化反应组件中,还包括后导流罩,所述后导流罩上开设喷嘴安装孔,所述喷嘴安装孔设置有用于与喷嘴座的凸台配合的缺口。
优选的,上述的催化反应组件中,还包括前挡板、前导流罩和前导流罩盖板,所述前导流罩前端为缩口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23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