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3627.X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8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廖敏航;何启洪;伦庆权;黎卫文;苏冬和;张先勇;冼少聪;涂小春;梁柏春;苏伟刚;张卡伦;张招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72 | 分类号: | G01R31/72;G01R35/02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瑶云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互感器 控制模块 内部电源 外部电源 电源模块 信号模块 次侧 互感器极性测试 极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常规电流 电力检测 电源闭锁 极性检测 励磁电流 输出端 输入端 体积小 并接 电源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装置,由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信号模块组成,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内部电源与外部电源,所述内部电源与所述外部电源并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内部电源和所述外部电源进行切换选用,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接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为待测电流互感器提供励磁电流,所述信号模块的两端接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极性。本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电源进行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整个工作过程可一人实施,方便快捷;该装置还实现了两重电源闭锁回路,安全可靠,同时造价低,体积小,适用性广,解决了常规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中的各种弊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在做常规性试验时要进行极性测试,如果极性错误,在计量系统中将导致计量错误,而在保护系统中将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拒动等问题。目前检测电流互感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专门的电流互感器综合测试仪器,需要外接电源,能综合测试包括电流互感器极性在内的多种参数。另外一种是用普通电池接通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通过手动短时励磁,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串联指针式万用表,通过指针摆动方向来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
(1)对于专门的电流互感器测试仪,主要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造价成本高,后期维护校验麻烦;二是仪器笨重,占用空间大,在高处、狭窄和不平整环境使用有很大的限制性;三是需要外接电源,这对于一些电源取用不方便的地方将无法使用;
(2)对于使用干电池和万用表组合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电池容量小,对于一些变比大、直阻大的电流互感器的励磁效果差,难于观察指针摆动;二是需要两人同时操作,浪费人力。三是靠人为控制电池通电时间,存在电池过度损耗,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电源进行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整个工作过程可一人实施,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装置,由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信号模块组成,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内部电源与外部电源,所述内部电源与所述外部电源并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内部电源和所述外部电源进行切换选用,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接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为待测电流互感器提供励磁电流,所述信号模块的两端接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极性。
进一步,所述内部电源由若干块可装卸的1.5V电源组成。
进一步,所述外部电源由整流器和限流电阻组成,所述整流器的输入端可接入220V市电,其输出端接入限流电阻用于调节输出的电流。
可根据现场检测地点选取不同的电源单独给电流互感器一次侧提供励磁电源。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由多回路装换开关和相互闭锁式触发按钮组成,可选取不同电源输出来作为励磁电源。
进一步,所述内部电源与所述外部电源的回路通过多回路装换开关进行切换,所述内部电源与所述外部电源的回路通过相互闭锁式触发按钮进行互锁。
进一步,所述信号模块由双偏电流表计及检测线夹组成,双偏电流表计通过检测线夹接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提取二次电流信号,取得双偏电流计的正反偏转来检测电流互感器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3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